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以及方式,难以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相适应,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将小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启迪小学生的智慧,让小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的相关策略,以便增强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氛围;兴趣;策略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应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渗透数学教学新理念以及新思路等,让学生能够从体验和实践中汲取数学知识,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喜爱数学学科
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要上好小学数学课程,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展现出师表形象,并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细心和耐心的引导学生并教育学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还不强,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设置出分层次教学法,依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设置出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展现出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其次,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进而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很多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对体积的计算缺少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个面、边以及角等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然后通过移动、拆分、重组的方式,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部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全面的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枯燥和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学习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快速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能够喜爱数学学习,进而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中。教师良好的形象和异彩纷呈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有效的借助数学教学新理念与新模式,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自身的专业性与创新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打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习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学会采用比较单一和枯燥的理论性讲解,教学的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展现,教师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导致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等都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展现小学生的主导性,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和实践数学知识,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进而构建出更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现阶段,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充分的交流意见,并在思维的碰撞中,相互提升,这对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就需要有效的利用小组交流模式,强化教学效率。
比如:“长方形面积”的学习中,以往很多教师会让学生强制记忆公式,然后再为学生提供大量并且重复性的练习题目,让小学生计算,这种方式不仅乏味,同时也难以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将小组体验和交流引入到数学学习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分别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相互配合完成对操场、篮球场、教室等场所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的长方形,并将长和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测量与小组讨论,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操场、篮球场和教室的面积,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升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众所周知,数学和生活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其中,那么更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思考,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小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比如:“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图,然后分别标注出东西南北等区域的不同省份,让学生判断不同省份在首都北京的位置和方向,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识架构,对位置与方向的问题有深入的理解与感知。生活和数学相结合,对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探究和实践中,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创新。首先,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掌握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然后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塑造良好的形象,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还应该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并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魏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0(20):36-38.
[2]张文宜.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灵动[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78-79.
[3]李文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9-10.
[4]徐业刚.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解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