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校方不能只关注学科教育发展,而且需要关注德育教育发展,从面向社会需求角度来看,许多社会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可以保障学生更好地就业和择业,需要中职学校对学生深化德育教育,探索新型德育教育方式,改善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促进中职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
引言:从当前的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看,许多学生的思想处于负面、扭曲的状况,这与诸多客观、个人因素相联系,这就对中职教育工作造成较大困扰。所以,需要中职学校痛定思痛,深入地剖析学生形成不良思想的原因,创新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班主任、辅导员、校方的心理关怀,促使学生逐渐吸收和践行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效果。
1、目前中职德育教育遇到的问题
1.1中职学生存在多样化的心理问题
其一,由于中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较低,所以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能力较弱,并且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就对学习不感兴趣,所以进入之后依然抱有较强的厌学态度,不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二,在中职学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学生从小都是被父母过于溺爱,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脾气,自我情绪严重,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环境,在宿舍中总是与其他同学发生激烈的矛盾,甚至肢体冲突。其三,学校中包括有部分家住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身边的其他学生都会无边地挥霍父母给予的钱财,这些学生仅能依靠远方父母给予的微薄生活费,或者依靠零星打工赚取的收入维持生活,所以很难融入其他学生的小团体,这就容易造成农村学生的自卑心理,渐渐地会让学生产生孤僻的负面性格,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其四,有些学生的家庭不完整,由于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滋润,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行为,如情绪偏激化、性格乖戾等。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会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产生不同的心理,有些心理的负面作用较强,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的良性发展。所以,这就必须使用中职德育教育方式,帮助学生逐渐转化不良心理,但是目前仍是任重而道远。
1.2受到负面网络文化的冲击
从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有些学生喜爱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有些学生喜爱网络小说,有些学生喜爱追星、看网剧,这些都属于负面网络文化,会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娱乐、消费、金钱、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雪上加霜,致使有些学生的性格变得较为懒惰、堕落、颓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严重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导致学生不能接受良好的学科和思想教育,这也是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的难题。
2.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的路径
2.1构建较为完善的中职德育教育机构
一方面,中职学校需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给予学生德育教育的资源,将班级班主任、各年级的辅导员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心,班主任和辅导员建立积极、良性的沟通交流机制,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互相商讨如何转变学生思想的德育措施,促使可以改善学生思想,推动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并且,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时刻给学生灌输爱国、诚信、守法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总是处于正确的思想道德路线中。还有,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教育力量,让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朝着传统文化方面靠拢,同时需要创建良好的大众沟通和交流环境,培养每个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在中职学校中,由于会有校企合作机制的存在,中职学生不得不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习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有些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厌倦与企业文化相印证,这就不利于学生借助校企合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未来激烈的就业中很有可能被淘汰。所以,对学生教导正确的职业就业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德育教育内容,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给学生不断地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需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观、社会道德观,促使学生可以改善厌学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
2.2创建网络德育教育机制
目前,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喜爱上网,所以中职德育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思考教育方式。在学生所处的班级中,依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可以设立“道德模范”、“卫生模范”、“纪律模范”、“学习模范”等奖项,让学生可以慢慢地产生荣辱观,促使学生自我纠正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创建官方网站,在网站上专门设置宣扬每期每个班级的文明评选活动获奖的个人。并且,学校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让每个学生关注公众号,以便随时向学生推送育人育德的就简文、个人评选获奖的消息、社会新闻的动态等,这些都可以慢慢地改变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需求内容较为繁杂,需要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地改进思想观念,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问题,这样才能逐步地提升自我的内在价值。不过,由于中职德育教育问题存在反复性,需要班主任、辅导员时刻注重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秀丽.面向社会需求探索的中职德育教育模式分析[J].时代教育,2016(24):110-111.
[2]毛寒蕾.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文存阅刊,2018(01):49-50.
[3]邵嘉宝.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8(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