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过程中,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解决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为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了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其目的是勘察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所在地做出地质评价。而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使用的地基基础处理的检测与检验技术,与岩土工程勘察关系密不可分。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1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通常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需从建筑工程地基设计阶段入手,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作业,结合以往地质勘察结果选取恰当的勘察技术,保障获取到准确的地质数据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环节需把握以下五项要点:①开展土工试验,针对施工区域的粉土特性进行合理划分、完成土壤颗粒分级,明确用于评价地质条件的各类指标;②依据土粒比重检测标准完成土质土粒检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③利用空间勘测技术进行合理布点,通常采用GPS、GPRS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较大空间范围内岩土工程状况、周围不确定性因素的准确勘测,借此提高岩土勘察的便捷性与效率,实现对岩土情况的准确辨别;④落实岩土工程评价,依据工程建设区域的土质条件选取适宜评价方法,确定建筑工程地基承载力与均匀性,借此有效避免工程建设成本浪费问题的发生;⑤完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针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特征、施工条件进行客观分析,为实际施工提供具体建议,保障岩土工程施工质量。
2岩土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2.1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地基施工处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和使用经济等优势,目前应用广泛。强夯地基处理可以根据加固的原理、适用的条件和施工工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夯法,另一种是强夯置换法。而在地基施工处理工作中,如何确定适用强夯地基处理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②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当详细了解填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和填土前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还有填土的岩石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情况;③根据项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④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需要了解其他地区在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⑤掌握施工所在地周围的环境情况。对已经确定实施强夯地基处理方案,需要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者试验性施工,以试验结果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当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要及时了解原因,并对其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设计参数。
2.2预压处理技术
受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基施工涉及到软弱地层,需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常预压法包含真空预压法、加载预压法等技术类型,在实际应用时需采用覆盖土层、覆盖砂层等方式对施工区域施加一定的静荷载,随后进行地基压实处理,利用重力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水平。在应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需首先开展地基承载力试验,待加强地基控制后再施加荷载,保障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增强预压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2.3填换法技术应用
充填置换法的应用阶段是将砂石垫层集中,设置整个软土地基的统一高度,然后采用技术操作和处理的方法。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逐层推进。每一层铺好处理后,即可进行表面捣打。然后,可以得到外力的影响。当软土地基压实良好时,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具体的实际操作阶段,通过调节重锤,找到最合适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由于这种强大的重力作用,地基中的软土压缩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控制好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实现垫层材料的处置,使砂砾石搅拌均匀,使铺管处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当软土地基密实度达不到行业标准要求时,通过垫层材料的应用来控制砂砾的粒径,结合混凝土工程合理的浇筑处理和浇水养护。软地基表面潮湿,填筑和夯实处理阶段的操作效果较好。在填方和更换处理阶段,软土地基的填方和更换材料宜采用砂石、砂土等材料。这些材料承载能力较强,工艺方法相对方便,影响范围较小,对大多数软土地基的适应性较强。
2.4水泥灰土桩地基处理工艺
在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过程中,水泥灰土桩的使用主要依靠横向的挤密作用,与普通灰土挤密桩相比,此种工艺属于挤密桩技术的优化工艺。操作原理主要是在原有的岩土结构中,通过打入钢套管的方式形成孔洞,压缩原有岩土的体积空间,形成较为紧密的结构,而后在孔洞内灌注素土、灰土和水泥等混合物,逐层填入并夯实,经过水泥自动冷凝形成牢固的水泥灰土桩体。这种施工工艺可以强化原有结构的支撑力,更重要的是,依靠人工混合材料的加入,可以使桩体成为地基的主要受力结构,使地基施工也能符合二八法则。其对于承载力的提升效用明显。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软弱的岩土基层中,施工工艺和投入成本会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2.5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
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已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其应用原理是利用桩体的密度加固周围土层的抗压度,再加以机械辅助施工,这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周围土层的密实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应用范围是一些松散砂土、粉土和填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其目的是降低压缩性和消除液化性。使用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前,应当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进行检测,对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及时做好排查工作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应当根据施工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适当选择地增加砂石桩使用比例,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加快施工的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固化处理技术应用
本技术的应用是将胶凝剂等化学试剂以应用的形式加入,搅拌相应的建筑材料以提高其稳定性。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合理利用该技术可以控制软土地基的孔隙,逐渐增强土体颗粒的稳定性。目前,该技术在应用阶段的试剂选择通常与市场上的水玻璃、水泥等材料相结合。可靠性逐步提高。通过各种材料的混合与融合,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当软土地基的土质发生变化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地基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固化处理的应用还将细化各种操作方法的分类,除搅拌方法外,还可考虑喷射法、注浆法等技术手段。项目建设完成后,要及时审核验收,逐步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结语
总之,随着施工水平的不断发展,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在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种问题。因此,各施工单位需要充分重视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制定准确的勘察大纲,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在现代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注意勘察资料的实时性和科学合理性,为岩土工程基础设计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祥宏.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8):68.
[2]李娟.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89.
[3]陈忠宪.某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J].矿产勘察,2018(2):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