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魏兰英
[导读] 摘要: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利工程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区域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改善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的情况。
        河南河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利工程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区域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改善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的情况。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保护
        1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匮乏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仍抱有一丝侥幸的幻想,环保意识不足,这导致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效果差。随着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施工的人员和制度不断改变,致使各类环保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施工企业存在不主动作为的现象,没有及时监管便不去做使得环保工作始终无法落实,更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弃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是水利工程发生环保问题的根源。
        1.2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
        水利工程施工有很多的难点,涉及的问题较多较复杂,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环保工作时不能只针对一方面进行评估设计方案,要多方面考虑问题。为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充足且完善的设备设施是十分必要的,而施工企业往往为了降低成本省去环保部分的设备设施资金,导致生态环境保护设施不完善。环保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投标时报价考虑不全面以及后期企业不愿意为了环保投入更多成本。
        1.3施工中的废弃物排污处理存在隐患
        水利工程的施工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尤其是废水。由于水利工程有很大部分是在地下水位线以下进行的施工,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地下水废水,如不进行处理直接将废水排出则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引发污染。如水利工程隧道贯通,却没有进行完善的废水处理,则会存在废水进入水利工程隧道的风险,从而污染水利工程中的水源。
        1.4水利工程施工中洞室废水处理问题
        在深埋长隧洞施工过程中,因部分作业面处地下水位线下,开挖过程中有大量地下水涌出,部分标段陆续建成了洞室废水配套处理设施,但仍有作业面洞室废水直接外排,存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对于已建成的处理设施,从当前的运行效果来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一旦隧洞贯通,存在洞室废水排入的风险隐患。
        1.5“一标一档”档案建设不规范
        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环保档案存在不同程度资料缺失、未按类别装盒、资料混装等问题,没有按照各标段环保“一标一档”建设。除做好自我监管外,还需依规范建设清单要求逐步完善;同时需要及时指导建立洒水降尘、生活垃圾清运、危废收集处置、洞室废水处理等各类台账。
        2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1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保障整体的健全性,为各项工作开展明确方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以建设地的地理位置为基础,分析周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对工程建设过程与建设之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精准的评估,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原则,综合具体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对策与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中主要有经济与生态环境两方面的评估,进行系统、全面、详实的评估可以保障工程项目可以达到应有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工作人员要具有前瞻性、全面性,要从生态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系统分析,运用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分析社会、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引导下优化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2.2科学选址,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河流流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重视河流规划与评估,要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在对水利工程进行选址过程中,要具有科学性,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要选择影响较小的地域进行施工建设,降低移民率。工作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要强化规划分析,对地址进行科学评估,系统分析,合理规划,综合移民、生态环境、地理面貌、文物古迹及各个因素进行系统规划,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空气污染保护措施
        对于空气问题,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其空气污染主要为粉尘污染,实际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如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施工材料应分类、分区域堆放,施工现场应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合理布置,减少由于项目施工二次搬运等造成的二次扬尘等污染。另一方面,对于地基施工及土方作业,应及时喷水,以保证作业面湿润,且车辆通行过程中应做好保护,如采取遮盖等措施,避免扬尘及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
        2.4水质污染保护措施
        水质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水管控及施工过程所带来的水体污染,如施工前应做好勘察测量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地下有毒有害物质随水体侵入体表造成水体污染。同时,施工中以加强对生活用水的管控,避免直接排放,造成水体污染。特别是厕所用水等,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排放。此外,施工用水,如清洗、搅拌用水,排放前应经过沉淀池进行简单沉淀后方可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5噪音污染保护措施
        噪音污染是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尤其对于贴近居民区项目的施工,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对居民生活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对于此,相关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如夜间不得进行打桩作业等,以保证居民及休息。此外,项目施工工艺及设备应选择噪声小的方式施工也是主要措施,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与应对。
        2.6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工程基础开挖、填筑工程量、用材量、料场、料场布置、施工人员生活区布置,对施工材料的生产废料提出综合利用,对施工场地清现和建筑垃圾提出处理处置措施。工程弃物综合生态恢复和保护、水土保持,确定物体处置方案。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处理,根据施工人员数量、生活区建设,说明采取的垃圾收集、运输装置,厕所、化粪池设施和管理措施。
        2.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针对工程兴建后环境改变,引起自然资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处方病流行情况,说明采取的移动施工人员及工程区受影响的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库底卫生清理应说明清理对象,分别按一般污染源、传染性污染源,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品等提出清理措施。移民环境规划中应包括卫生规划内容。说明施工区采取的建立施工人员防疫、检疫制度,健全施工区医疗急救设施,施工区环境卫生管理。在血吸虫病、疟疾等传染病流行区施工应提出专门预防措施。工程建筑物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符合景观美学要求。工程涉及风景名胜区应另取景区水质、植物、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为此必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以免对大自然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孟得林.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7(10).
        [2]尤雪.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J].商品与质量,2015(30).
        [3]王典洪.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和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