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陈静
[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城市环境问题给许多城市都带来了严峻考验。
        新疆交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城市环境问题给许多城市都带来了严峻考验。在面对许多城市发展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牺牲生态效益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现象,给生态城市规划带来挑战,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在时刻受到威胁,这些都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人们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1生态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基本理念
        1.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基础,将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之间能够良好的融合,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城市内的生态关系进行协调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能够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结合各个地区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生态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1.2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对于城市的结构变化而言,生态城市规划是其重要的发展前提,在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差异,规划工作要能够建立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所以现阶段的生态城市规划工作,要能够满足以下几个工作原则:①在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城市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能因为生态规划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②要注意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③着力打造生态城市。除此之外,在城市生态规划工作开展中,还要能够考虑到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内的资源消耗问题。
        1.3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基础来开展一系列的规划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政策的落实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2.1生态分区规划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做好生态分区规划。一方面要全面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把握城市发展规模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学会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的资料,模拟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为更好的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做好准确,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分区规划要能够细化和明确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并找到其敏感与异质的部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认真负责的应对生态分区规划工作,认清工作重点,分阶段进行。可以将生态分区规划按照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等类别进行区分,然后结合城市各项城市功能指标,有针对性地展开生态分区以及评价工作。
        2.2优化产业规划水平
        工业是助力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力量,为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则要针对传统的工业产业结构采取优化策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遵循科学、低污染、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规划中,要对工业的区域划分形成科学的方案,将产业与住宅区有效分离。主城区是市民生活的主要空间,要求高污染产业远离主城区。在工业厂区的规划工作中,风向是重点考虑因素,应尽可能消除工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且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城市可视为综合发展体,因此要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要求,在二者间寻找均衡点,摆脱单独在某一领域发展的局限性。
        2.3重视交通体系规划
        交通是城市的主动脉,具备高效运行能力的交通体系是提升城市发展速度的关键。从当前状况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多,因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持有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带来道路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且车辆行驶产生的尾气污染也尤为严重。因此,若要建设生态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一套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生态城市发展助力。而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形成科学规划方案外,还要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应养成公交优先的出行理念,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则要加强引导,特殊情况下可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
        2.4完善城市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对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仍无法满足现有城市发展水平,需不断重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污水处理方面适当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在环境卫生方面,采用多种垃圾处理方式,将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各个城市需建立自己的垃圾分类体系,完善并推动垃圾分类的各项制度。规划中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疏通现有城市排水通道,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2.5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现阶段,市民对城市品质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这一层面,绿化建设已然是评定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需形成科学的绿地布局方案,尽可能提高绿地利用率。根据城市结构布局特点加大绿地建设比例,采取点、线、面相串联的方式,形成绿地结构。以不影响城市自然布局为基本前提,适当融入人文景观,结合城市发展状况,通过妥当的方式将自然与人文融合,提升城市建设的协调性。此外,居民住宅区对环境要求相对更高,可采取设置绿地的方式使住宅区与产业园区分离,在保证城市建设的前提下形成完整的生态连廊。关于生态城市房屋的建设布局,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城市房屋
        2.6积极普及绿色运动
        绿色运动最初盛行于西方国家,通过绿色理念的引导作用,深度整合多个领域知识,其中较典型的有绿色资源的正确运用,此方式是减少煤炭使用量、提升环境效益的重要举措。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以风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生产形式已经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在为人们提供电力服务的同时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此外,工业发展也要融入绿色理念,在其引导下改进产品生产模式,提升其环保效益,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2.7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根据我国城市分布特点,大部分采取的是依山傍水的发展模式。在展开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时需要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在长期的自然演变下,形成的原始自然生态系统具备极为可观的调节能力,是改善环境状况的重要帮手,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于生态城市发展事业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形成规划方案后将其落实到位,要加大对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应当明确的是,依托人工力量创建的生态环境虽然可行,但实际应用效果远落后于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原始生态系统是基本出发点,根据城市建设状况寻求结合点,以合理的方式适度开发原始生态资源,采取有效的人为保护措施,在维持原始生态面貌大体不变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助力,最终提高生态城市的建设质量。
        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要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生态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能够明确生态城市规划的结构以及原则,将城市发展引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努力突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分阶段按层次的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最快实现生态城建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甘春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居舍,2019(36):4.
        [2]李晓燕.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门窗,2019(21):127+129.
        [3]王楠.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策略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9):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