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针对混凝土的渗漏问题分析以及防治措施对象,能够有效解决渗漏难题,维护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同时对于提高建造质量,进而提升建筑单位市场竞争力也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渗漏问题的出现,文章就此进行分析,从而保障混凝土施工渗漏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渗漏;预防措施
一、砼蜂窝、麻面、露筋、孔洞渗漏
原因分析:
1.配合比不准,塌落度过小,造成混凝土离析;
2.长距离运输,高温天气等现象,混凝土干硬较快,私自加水;
3.局部钢筋密集或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捣不实或漏振,跑模漏浆;
预控措施或方法:
砂石材料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大的材料,砂石材料的质量波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
砂石材料的质量波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砂石粒径增大,级配变差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导致混凝土离析。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保证骨料的质量稳定。
2)砂子中含石量过大,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导致商品混凝土离析。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的提高砂率来调整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以解决离析的问题,如果单靠调整砂率也不能很好的解决时,就要提高混凝土的胶结材料(特别是掺合料)的用量。
3)砂石含水量过高(特别是砂子)。如果砂子中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10%)时,混合料在拌合机中搅拌过程中砂子表层毛细管中的水不能及时释放出来,容易使拌和水用量过大,而在运输过程中骨料毛细管中的水又不断的释放出来,破坏了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泌水。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延长搅拌时间的手段来解决或提高粉煤灰等掺合料用量来控制商品混凝土的离析问题。
4)砂石含泥量过大,造成水泥浆同骨料的粘结力降低,包裹能力下降,导致骨料的分离从而引起商品混凝土的离析。
5).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高差过大,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m时,混凝土会产生离析,即混凝土下落到地面时骨料会产生分离,碎石在一边,砂浆在一边,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因此,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m时,宜采用泵车、龙门吊塔吊或溜槽。
二.振捣过振和漏振现象
原因分析:
1、过振会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胶凝材料(主要为水泥)和骨料(砂石)分离,混凝土中会出现孔洞,不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的现象,对混凝土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继而对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受力也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整体结构的质量安全隐患。
防止措施:现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配置专业振捣工,控制振捣时间,实行快抽慢拔,浇筑砼时要求值班人员全程旁站,对存在问题及时安排处理。
四.外墙螺杆、连墙件孔洞
原因分析:螺杆洞封堵前未清理干净,封堵材料质量较差,未做好隐蔽验收排查工作或检查不全面,导致渗漏。
防治措施:孔洞清理干净,先将螺杆眼凿出15mm深,直径30mm的喇叭形,灌1:3水泥砂浆。操作时,等先封堵的一头砂浆凝固后方可灌浆封堵另一头。
封堵完成后,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封堵严密。
三.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的处理
问题分析:
新旧砼接触部位,凿毛不到位,基层未清理干净,浇筑前未接浆及湿水处理,振捣不到位,宜导致渗漏
防治措施:接缝表面应没有松动集料颗粒,硬化后尽早用钢丝刷将表面打毛,并在充分湿润状态下养生,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为消除模板因膨胀或收缩原因产生的变形,重新坚固模板。
2)用压缩空气或射水清除旧混凝土表面杂物及模板上粘着的灰浆。
3)使旧混凝土表面充分吸水浸湿,但无多余水分。
4)先灌注几厘米厚的水泥砂浆。浇筑新混凝土时,要充分振捣施工缝两侧,是相结合混凝土范围密实。为减小新混凝土温差,采取将接缝新混凝土降温或旧混凝土升温的办法。
四.预留导水孔的位置及水流的方向
问题分析:预埋套管安装固定不牢固,封模后,套管随墙体钢筋摆动,造成坡度移动,预留导水时误将进水孔当成出水孔,造成反坡现象。
防治措施:按照设计意图外低内高,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对墙体钢筋进行校正,在进行套管安装,套管安装过程中,找好坡度,使用废钢筋横竖向绑扎牢固。浇筑砼过程中,机电单位安排旁站人员,对特殊部位进行指导提醒。
五.地下室砼结构的施工缝渗水
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
2.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
3.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
预控措施或方法:
1.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墙面水平施工缝加止水条的形式防止渗水,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
2.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
3.设计人员在确定钢筋布置位置和墙体厚度时,应考虑方便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如发现施工缝渗水,可采用防水堵漏技术进行修补。
六、砼结构裂缝产生渗水
原因分析:
干缩、温度、水泥用量过大或水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砼裂缝。
预控措施或方法:
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砼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对于地下室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砼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对商品混凝土采用三掺技术防止裂缝:
1. 掺加电厂的Ⅱ级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少水泥热量,延缓水泥热释放速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
2.采用HEA补偿收缩混凝土新技术,增加混凝土密实性与抗渗性。
3.掺缓凝性泵送剂,减少用水量,延缓水化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诸多不利因素,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并合理设置变形缝,以适应结构变形。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地下室外墙转角处,由于温度和收缩的作用特别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墙体开裂,为防止此类裂缝产生的,最好措施是,在设计时转角处增加适量的抗裂钢筋承受集中应力,避免裂缝渗漏。
结束语:
目前,就建筑工程的渗漏通病问题,给施工单位及用户带来较大困扰,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严格把控,还需高度重视质量求发展的新思想。要解决好工程质量存在的诸多通病,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监管单位应严格把关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就能有效的预防和消除建筑渗漏问题,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聂顺平.试论建筑工程房屋渗漏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和装饰, 2014(27).
[2]杨国超. 房屋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J].科技风,2010(10).
[3]吴中元.论房屋建筑的防渗透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