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矩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商品房建设也逐步增多。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亦或是大型公建项目,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如约而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多建筑的建设都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设的自然规律,导致建设后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无论工期有多紧急,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都是需要反复研讨,最终确定方案方可实施。由此可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的地位非同一般。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结构设计;建筑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础。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包含结构、土木工程、强电、弱电、水暖、精装、安全等设计工艺。但建筑结构设计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石。正所谓“结构不稳,地动山摇”,所有一切的基础都在于结构设计的规范性、合理性是否能够达到建筑设计标准。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是建筑物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验收合格交付标准的关键。
1.建筑结构设计目前现状
1.1 基础工作尚未扎实
任何工作的开展,前期的考察调研都是重中之重。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更是如此。目前,很多建筑单位在前期建设工作当中,只是进行简单的考察调研,并没有对目标地块进行深入的研讨,更没有组建专家组进行分析讨论目标地块实施建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在具体实施时不仅增加了难度,并且延长了工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筑结构基础设计,需要有扎实的前期工作作为前提保障。
1.2 特殊地质没有区别应对
地质勘探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地质基本都能满足建筑物建设的需求,但一些特殊地质,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地质土壤软弱,根本达不到建筑建设的标准要求。但一些建筑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地质的土壤虽然较为软弱,但并不影响建筑建设的施工需要,盲目动工,没有进行换土垫层的处理与精确的计算,导致最终的建筑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3 规范标准意识不够深入
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有着明确的规范标准。尤其是建筑物整体与分层的各楼板的荷载量都是需要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设计。但在很多建筑建设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在进行梁、柱之间的荷载量换算时,没有按规定规范去加以思考,导致荷载量的取值并没有达到最高标准,或远远超出最高标准。没有达到标准的建筑物存在荷载安全隐患,超出标准的建筑物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材料的浪费。所以,设计人员规范标准意识需要不断加强,深入了解每一个施工细节的规范要求,最终达到标准,避免浪费。其中,具体的要求就是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不断的总结常见问题,加强认识与研究,提高业务素质,不断的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敢于创新,才能让建筑结构设计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2.地基基础设计的重点
2.1 柱下基础设计原则
柱下基础设计是地基基础设计的基础,也是重点。
首先,柱下基础设计需要完全按照我国颁布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建筑施工设计,不可偏离规范,自行按照经验进行基础设计;其次,地基承载力、轴心荷载作用等关键取值,需要做反复的对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的判断关键取值;再者,基底的钢筋配置、混凝土强度这些关键数值不仅要计算自身的合理取值,也要计算链接处的磨损、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时的偏差取值。总之这些关键取值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合理性,才能取得适合的数值指标。
2.2 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
任何建筑在结构设计上都需要考虑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沉降是一个专门需要研究的课题。建筑物在完成建设之后,由于结构承担着主要的荷载,导致结构不断的向土地施加压力,再加上自然因素导致到的土地水分的增多或流失,慢慢的结构就会向土地进行沉降。合理有效的避免沉降所带来的风险,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才能有效的避免非合理化的沉降。其中,基础刚度的大小、地基土的土性决定着沉降的合理化范围。
2.3 软弱地基设计的要点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在于有效的将结构设计与地基设计的完美融合。其中,软弱地基的特殊情况一直是困扰结构基础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处理软弱地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尤其是场地的条件等关键因素相结合,最终经过缜密科学的分析才能做地基基础的设计。
2.4 基桩的最小深度
基桩的最小深度问题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持力层的选择尤为关键。选择持力层应当选择较硬的上层或者岩层作为持力层,不可忽视持力层的基础条件;其次,桩体全断面进入的深度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仅有嵌入灰岩的深度可适当减小,否则必须按要求标准执行;再者,当出现特殊情况,如场地出现液化土层时,需要重新进行核定计算,才能最终确定进入深度,不能完全按照原有既定方案实施;最后,如果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在场地当中出现,需要严格把握桩身深度,确保进入深度能够通过稳定性计算,达到国家规范标准。基桩的深度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创新意识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才能更好的设计出适合建筑基桩的合理深度。
2.5 建筑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所有建筑设计人员全面的把控,才能相对完美的完成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在前期认真的编制方案,推敲其中的合理性,更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考虑造价经济、施工简便、对环境破坏达到最小伤害等多维度的考量。只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将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的基础设计做好。
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基础工作的扎实稳定性、特殊地质的特别应对方案、设计人员规范化意识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但只要建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共同提高规范意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通过合理化的设计,节省造价成本,让基础设计不受造价成本的制约,相信,建筑结构设计一定能够为建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利金.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与审图常遇问题及对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