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工程材料十分重要。因此,施工材料的质量和管理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保证。总的来说,要把材料的质量作为管理的前提,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最大化。建筑工程学科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建筑材料,开展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的基础首先就要保证建筑材料,因此,建筑材料不但决定了建筑形式,还影响了施工方式。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材料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换句话讲,建筑材料的质量可以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施工段单位过于重视其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不到位,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在实际的施工中,建筑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以及设计方案同样重要。
一、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所有的建筑工程中,其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对建筑质量和施工成本都有重要影响。通常来讲,建筑工程施工主要使用砂石、水泥、钢筋、石材以及骨料等。因其种类较多,在施工应加强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此外,建筑工程中的材料有辅助材料和建筑工程材料两类,前者包含了半成品和构件。因此在采购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时,应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控制进场检验及取样检验,保证建筑材料质量。其次,施工单位应选择具备专业自制的检测单位完成建筑材料的质检工作,坚决避免存在质量问题和没有经过质检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总的来讲,其基本原则有三点:第一,对于将要进入施工场地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工程需要和相关质量标准。第二,对已经放置在施工场地的建筑材料,应当谨慎保存,避免其因存放不当造成质量问题,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应及时清除,避免将其用于实际施工,给工程质量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最后,对于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的建筑材料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质量后方可用于施工。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管理
1、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的采购控制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相比,现如今的建筑工程多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同时对建筑工程的作用和特点进行分析,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较多的应用抗冻和抗腐蚀性能好的建筑材料,以此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在采购的环节中,采购人员应严控每个选购环节,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并用最新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材料的查验。不仅如此,还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供应商的资质并透明化采购过程,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并避免了资金的使用不均现象。采购期间应多挑选不同的供应商加以对比,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建筑材料,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
2、严格要求现场施工材料
当材料进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质量强化管理。要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严格检测钢材、水泥、石子、河沙等材料。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与生产厂家的资料在规格、型号、品种上必须核对一致。不同品种的材料要分开堆放,不得混放。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时间进场的水泥、砂、石、钢筋等要分别堆放,并立牌标识。质检员、材料员应经常检查现场的材料是否合格,有无受损、受潮、过期等情况。只有各项材料质量达标,才能进入施工过程。因此,材料的质量存在于每一道工序中,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就能保障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
3、根据图纸要求,按步骤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按照步骤正常施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每一项施工工序完成时,都要进行材料的再次检测,当材料因为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受到破坏时,应及时更换更好更优质的材料。
如何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物资质量管理
1、计划编制环节
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准确掌握物资的消耗情况,以便编制出准确性高、时效性强的计划。
认真审核物资计划,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要求调整或补充。在供应过程中必须掌握重点,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做到经常平衡,灵活调度,合理分配,控制使用,避免造成供应脱节和积压浪费。
2、采购管理环节
(1)逐步完善询价方式。针对询价阶段的三个问题,只有完善询价方式才能保证单位整体利益和供应商的公平竞争。(2)制定《供应商准入制度》。在引入新的供应商之前,首先由单位技术部门、物资部门、财务部门等联合对厂家产能、规模、资格、管理体系等进行审核评定。(3)在招标前试行保密询价。
3、逐步完善对供应商的管理
采购人员应与质检部门人员及时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实地查验供货质量,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当给予供应商降级或淘汰处理。出现除质量问题以外的供货问题时,应尽早积极地与供应商沟通、协商,并对类似问题在合同中提前约定特定条款加以约束或做出一定的惩罚。物资采购管理应制订一个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以单项物资采购金额的不同来规范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防止采购人员在经济业务可能出现的不廉洁的行为。避免独家供货。一种物资应由2-3家供应商同时供货,但要分主次,这样做有利于保证供货的稳定,一旦其中一家出现供货问题,可立即从其他供应商处得到补充。
4、提高定价、采购的执行力度
作为行使采购职权的物资部门,要从单位大局出发,坚持先利库后采购,直达、短距、批量采购的管理原则,以达到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积压,降低流通费用,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物资采购的执行力,努力形成以管理监督为手段,以辅助生产为根本,以保证经营为重点的格局。
5、提前做好采购计划,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强化物资需求计划,提高计划提报的及时性,准确性,杜绝无计划采购、超计划采购和临时计划采购现象的出现与发生,避免造成资金积压,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材料大量的浪费,避免对企业本身造成非必要的经济损失。严把计划关口,建立完善的物资计划管理制度,使计划采购始终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下进行操作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同时提前进行采购资金预算,使物资采購计划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前景性与合理性。
6、加强物资储备环节管理
(1)营业仓库或经销商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实体,供应商委托这样的实体储存货物,就是把所有权属于自己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理保管和发送货物,企业则按照具体的使用数量和事先达成的价格向受托方支付相应的物料款项。出租仓库或厂房内的部分场地给供应商作为仓库。这种方式就是和供应商事前协商,把企业的场地出租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对企业所需的物资进行储备,企业用多少就领多少,事后供应商凭领料凭证与企业结算。(2)物资的储存过程中应有完善的保养手段,用科学方法来对物资进行保养。在仓库中要针对物资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体积大小等因素进行一定的分类,对于不同的种类应采取不同的保管方式以及养护手段,以确保在库物资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如物资储备过多的话,会导致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保管费用被大量消耗,这样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如果物资储备过少的话,在物资供应脱节的情况下,会对连续性的生产产生影响,导致企业在经济上出现损失。所以,对物资的储备定额进行明确,保持物资储备的合理性。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必须深入了解各项主要管理问题的成因及外在表现特征,灵活采取并贯彻落实上述各项管理强化措施,构建健全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各类管理问题及施工问题的出现,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欣.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
[2]付平.浅谈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建筑材料的管理[J].门窗,2019(07).
[3]马赟.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的具体策略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