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建筑工程量也飞速增加。而在工程实体结构中,混凝土作为结构实体的“血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笔者项目管理的工作经验,对混凝土施工中影响其最终强度的因素做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混凝土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然而,在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养护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影响其最终强度的因素有很多。这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掌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措施。
1、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
1.1骨料的影响
其中粗骨料的粒径和表面的粗糙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控制在3.2cm左右。而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其他因素相同时,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另外,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影响,砂的含泥量大或是含有其他的有害杂质,也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且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也会对拌合物的和易性,密实度,耐久性和强度造成影响。
1.2水泥及水灰比的影响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使用的水泥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要高许多。当所用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相同时,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低,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高。水泥完全水化的理论需水量约为水泥重量的23%左右。但实际生产中,为获得良好的和易性,水灰比大约在0.40-0.65之间。
1.3外加剂的影响
掺入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等性能,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外加剂的掺量很小,却能显著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技术经济效果,使用方便,因此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而且已成为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水以外的第五部分。
1.4运输的影响
混凝土生产后,只是半成品,从生产到浇筑完成的时间间隔也会对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造成影响。普通混凝土宜在生产后180分钟内浇筑完成。且施工时气温越高,越应尽快完成浇筑。
2、混凝土的施工
2.1施工时的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上升越快,进入施工现场还未浇筑的混凝土的水损失也就越快,而温度过低时(低于-5℃)混凝土浇筑工作必须停止,或采取相应措施。
2.2施工前的准备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区域的施工条件要完善,支撑体系,模板的清洁及垂直度和平整度等要验收通过,施工班组的培训和交底要认真齐备,尽量减少因此类原因造成浇筑时间延长。另外,混凝土垂直泵送时,单段垂直泵管不宜超过5米,泵送高度过高时,应合理设置弯头。以免过高垂直泵送造成骨料与浆料分离,导致混凝土到达作业面时产生离析现象或是堵塞泵管。
2.3施工过程的影响
施工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自泵管口到作业面的自由落体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过程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做到均匀振实。
2.4浇筑完成后养护的影响
混凝土的硬化,原因在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反应。周围环境或养护温度高,水泥水化速度快,混凝土初期强度高。但早期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的增进率越小。湿度不够,会影响水泥的水化作用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混凝土强度损失过大。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和浇水,浇水应使混凝土保证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
3、 混凝土的检测和监测
混凝土施工时应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留置试块。标准养护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放置在规定条件下养护至龄期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试压检测。试压结果是对现场混凝土强度的直观显示。
混凝土试块的试压结果是对现场混凝土强度的直观显示,但所有试块都有养护龄期。不到龄期无法检测。所以施工单位应有完善的现场混凝土强度回弹制度。3d,7d,15d,21d,28d强度实体回弹或其他龄期回弹。对于特殊情况,钻芯检测能更准确的检测具体部位的混凝土强度值。
结语
由此看出,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从原材、到运输、到施工、再到养护及后期检查,都会对混凝土的最终强度有影响。作为建筑从业人员我们,应该仔细把握好混凝土制作、运输、施工等各个过程的要求,相互配合,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