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研究 陈明正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陈明正
[导读]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当前新兴的建筑工程,其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快捷、高效,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在工厂内进行大量的预制作业,将完成的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
        身份证号:36232919901111XXXX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当前新兴的建筑工程,其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快捷、高效,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在工厂内进行大量的预制作业,将完成的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基于此,以下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研究
        引言
        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使得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安全生产方面,随着本地区装配式建筑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施工现场的吊装作业、防护工作等方面,显示出了不容忽视的作业风险。装配式建筑涉及大型构件的使用,且施工节奏较快,若有事故发生,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特点
        具体而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能够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工厂内进行装配件的制作,并按照既定设计要求,构建好内部的供暖、电力等生活必备设施,将标准化、流程化、集成化等于一体,预制构件完成后,只需将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即可。(2)节能、环保、低碳。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统计资料显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够有效地减少大约85%的建筑垃圾。(3)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内部设置有保温材料,其保温效果、隔热效果以及隔声效果优于传统建筑技术,并且密闭性良好,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4)节约建筑材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采用集成墙体材料,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钢材、混凝土、保温材料的使用量,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5)节水效果显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多采用干式作业,能够减少对水的使用。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隐患
        2.1预制构件吊装作业安全问题
        吊装作业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在构件吊装前应对吊装设备的型号、数量、平面布置等进行复核。其安全问题主要为: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失效,如预制构件内预埋的吊环不合格或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导致的脱钩;起重吊装设备故障,如吊机长时间超负荷运载导致折臂或倒塌,或吊装设备附着措施不牢固导致起重机械倾斜或坍塌;起重吊装设备操作不当,如吊装设备的操作人员与信号指挥人员配合不熟练导致预制件与周围建筑物的剐蹭等。
        2.2触电隐患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业中,现场施工人员发生触电是最易被忽视且最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在完成了相应的预制构件的拼接工作后,预埋件焊接、连接板焊接、钢筋焊接作业等都涉及临时用电,若违规操作,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另外,如果未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或三相五线制供配电系统,使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电气产品等,也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2.3临边、高处作业安全问题
        装配式建筑外墙施工需要施工人员在高空、临边进行作业,因此,应注意临边防护设施是否到位,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绳着力点是否系牢。主要体现在: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如作业人员证件失效、心理素质不良、身体状况不佳、安全防护用品不齐、违章作业等;防护设施造成的安全问题,如防坠落装置缺失、作业通道不牢、随身物品未清理、危险区域未隔离等;施工作业环境造成的安全问题,如极端天气、作业平台未清理、离带电体安全距离不够等。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策略
        3.1预制构件的堆放管理
        施工现场中存在大量的构件,因此必须要对构件进行良好的管理,提高监督力度,根据构件的要求进行摆放。可以采用“管家婆”仓储管理软件,对各个部位的构件进行跟踪管理。当预制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对其进行编号,并记录在册。各个构件的摆放区域要和施工计划相搭配。并且在预制装配式材料摆放时,不能直接和地面接触,要垫木材或一些材质较软的材料。且构件的尺寸、重量可能均较大,要严格控制堆放高度及堆放稳定性,在堆放区域设置警示区,设置明显警示标语,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堆放区域。
        3.2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显然从事传统建筑施工活动的工人,对此认识不足,难以完全适应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要求。对工人开展相关的技术技能、安全培训教育十分重要。对新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要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培养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安全意识、行为和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对特种作业人员,要加强培训、考核、管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难点、要点和安全要求,进行详尽的交底,特别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让每个作业人员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安全。重视班组活动。对一线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班前讲解当班工作内容,操作要求,工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班中严格遵守建筑施工生产安全操作规程,班后总结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进行整改落实。全面增强员工建筑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出现。
        3.3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管理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吊装时,周边并无可靠栏杆围护等,故预制构件在高处吊装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高空中必须设置生命索,设置安全平网。作业人员在进行吊装工作前,项目部必须进行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的教育交底,落实交底双方签字手续,形成有效的安全技术教育交底记录。在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注意力集中,不得分心,并落实高处作业责任人。在一层装配式的楼层搭设完成后,楼层内的临边防护要及时跟上形象进度,各临边洞口均需落实相关责任人,防护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3.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和落实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适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制定和严格执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等有关管理人员和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项目部配备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目标分解。按照目标考核制度,定期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目标考核。
        结束语
        尽管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进度较快,受气候制约小,劳动力需求少,建筑质量较高”等优点,但目前其施工还是参照传统现浇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规范,存在一定的缺陷。适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控规范尚不完善,工程技术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研究管控还不足,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仍然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1]陈肖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研究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9.
        [2]崔剑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 2019.
        [3]刘欢.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李浩,马文文,董润萍,戴承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解析[J].城市住宅,2018,25(10):123-126.
        [5]廖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初探[J].居舍,2018(22):163- 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