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赢 刘冰飞 张晗 杨冬青 李姣彤
[导读] 摘要: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0
        摘要: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审计中,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电费资金管理审计的重要性,无法有效预防其中存在的风险,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并控制风险,引入此方法能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的运用相关内容。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电费资金;管理;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有关概述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分析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指的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和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及原理分析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是对风险的识别以及控制,审计工作的风险主要受企业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以及固有风险影响。所以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准确性及效率,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应从对审计风险的详细分析着手,将审计风险的分析模型科学地建立起来,经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把固有保证程度系数进行量化的确定并加以控制,以确定出对检查风险水平能接受的范围。
        二、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的风险分析
        (一)经营管理风险
        权利下移和弊端导致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存有风险,加上部分管理者不够专业、能力不足,加大了风险系数。与此同时,许多内部员工的职业水平和基本素质还有待提高,另外,一些企业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过于老旧,不能准确反映出当前企业运营的整体情况。
        (二)相关制度不完善
        相关规章制度的及时完善,是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核心基础,可以为内控工作提供保障。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的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依旧存在如偷盗、线路损耗过大、非法用电等现象。完善的制度可以对管理人员各项行为加以规范,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从而降低甚至消除风险。
        (三)收费管理风险
        收费管理工作是企业电费资金管理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审计对象。在此环节中,企业一般会采取“走收”和“坐收”两种收费的方式,而且均为“先用电,后交费”的模式。用户如果逾期仍未交电费,有关部门可以对其收取违约金,如果超过三十天仍未缴费,有关部门可以对用户停止供电。但是此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收费风险,上述方法极易造成一些用户欠费现象的出现。
        (四)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工作风险,主要是被企业过于重视提升经济效益的传统理念所引起。另外,部分管理者依旧采用贷款或者垫费的方式上缴电费,使得电费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逐渐加大。
        三、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分析
        (一)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能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情况进行较准确的评价,改进并完善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体系,并及时发现收费工作中潜在的或已存在的风险,从而将企业的运营、管理等风险降低,全程控制企业的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同时,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中进行运用,也可帮助管理者对企业的全方面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建立健全风险的预防和解决机制,降低或消除企业整体资金管理审计中的风险,并预防和管控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针对各类风险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使得企业经营的管理系统得以完善,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的企业整体资金管理审计机制,最终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运用策略分析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企业应对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进行及时、定期的总结,并组织相关管理者、审计人员及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总结、分析的会议。此类会议的重点模块应包括几方面:第一,上阶段的电费收取、用电检查及业扩报装等工作情况的汇报和总结,进一步掌握实际相关工作过程中,各个工作人员是否将自身的职责贯彻落实,是否严格地执行了相关规章制度上的各项要求以及是否完成了考核指标等。第二,管理人会对审计人员进行鼓励,让其在实际的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将各自的审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及研讨,从而提升其自信心以及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性,最终提升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完善审计工作相关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企业经营整体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审计工作相关制度的完善,能够为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从而确保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中,各项信息、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为企业的整体资产提供保护。所以有关人员应当结合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构建并健全电费资金管理体制。另外,相关人员也要对电费收费管理工作、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等的整体流程进行全程监督,进而使得电费资金管理审计有关人员根据相关的制度,有理有据地进行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实现对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的有效牵制。
        3.加强电费收费管理工作
        电费收费工作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应当对此工作进行强化,并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预警机制。在收取电费前,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当地客户的实际情况,并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用电客户的“缴费信用等级”信息数据库,对其按照等级进行管理。另外,工作人员对欠费的客户,应及时分析用户欠费的原因,与相应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使之对用户进行及时的催缴,从而实现企业对电费收取工作的流程实施动态的管理。在实际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的工作中,有关人员应当对责任范围内的各企业单位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并对可能存在欠费风险的大户进行提前预警并制定预警方案,对其进一步实施管控措施,从而确保收取电费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追责制度
        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能让企业从上至下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对自身的部门职责以及岗位职责加以明确,在互不干扰、不越权的前提下相互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相互监督。同时,此制度也能够落实电费收取、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考核制度,进而完善企业整体的约束和监督体系。对用电的大户,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预收管理机制,从而将企业内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降至最低。另外,在各部门、各人员逐渐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企业要将追责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对于出现问题的人员、部门,一定要做到追责到底。
        四、结语
        总之,在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中合理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相关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对企业电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中的各项风险进行科学预警、管控和消除,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文.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探析[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2):52.
        [2]刘朝.永善供电公司风险导向型电力营销审计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7.
        [3]彭倩倩.西武县供电公司内部审计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6.
        [4]牟艳梅.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方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0(S1).
        [5]魏旭丹.风险导向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4):175-175,176.
        [6]程子逸.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