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盛伟
[导读] 摘要:针对桥梁桩基施工中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阐述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河南省漯河市  462400
        摘要:针对桥梁桩基施工中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阐述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正循环;泥浆护壁;质量控制
        一、前言
        灌入桩以其入土深、口径大、承载力强及对周围环境无挤压等特点,在市政桥梁工程中被广泛运用。目前,灌注桩的成孔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复杂的地质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的限制下,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是很多施工企业的首选。这种工艺成孔护壁效果好,不易塌孔,且造价相对较低。但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且全部工序过程都是现场进行,因此,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是灌注桩成桩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桥梁桩基施工中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各个重要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本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对所有参加本工程的技术人员、质检员、施工负责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钻机就位前应完成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和护桩,完成护筒埋设,泥浆池开挖等现场准备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用水、用电及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施工。
        工程开工前,相关材料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应全部完成,试验结果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成孔
        为确保钻孔质量,在钻机启动前应完成造浆,并对泥浆性能的各种参数(比重、粘度及含砂率)进行了详细的检测,检测结果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钻机启动后,开始时钻进速度应缓慢,进入护筒下2m左右以后,对钻进速度进行调整。根据设计图纸中地勘提供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控制好钻机钻进速度。在钻进过程中,必须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使钻杆、钻头与桩位的中心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以确保钻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孔位偏差小于100mm。钻具提升、下放要平稳,禁止快速提升及快速下放而造成孔壁坍塌事故的发生。钻进过程中,需对钻渣进行留样保存,并与设计图纸相比对,对与设计不符的地方及时反馈,特殊情况需暂停施工。
        钻机钻进时,孔内水位始终保持在护筒顶下0.2m左右。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孔深和孔底沉渣采用标准锤检测。测锤一般采用锥形锤,锤底直径13cm~15cm,高20~22cm,质量4kg~6kg。测绳必须使用经检校过的钢尺进行校核,同时填写钻孔记录。钻孔过程中,每班作业班前和中间,分别对钻台水平、钻杆倾斜度及钻头中心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时及时调整。
        2清孔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检查孔深、孔径,符合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进行第一次清孔。清孔时,利用正循环钻机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将钻具提离孔底0.1~0.2m,维持泥浆循环。为防止坍孔,清孔时始终保持孔内水位不变,令钻头在原位空转30分钟以上,直到达到清孔要求为止。清孔完成后检查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下道工序。第二次清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仍然利用正循环钻机循环系统进行循环,清孔后泥浆比重处于1.05~1.10之间,粘度在17~22s之间,含砂率小于4%。同时测定孔底沉渣厚度,要求不大于200mm。


        3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就位
        (1)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制作完成,采用单面电弧焊的焊接工艺,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加强筋及箍筋的数量及焊接工艺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钢筋骨架临时存放的场地必须保证平整、干燥。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应垫上等高的木方,以免受潮或沾上泥土。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挂上标志牌,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
        (2)根据桩径制作笼式井径器(探笼)入孔检测,笼式井径器(探笼)用φ28钢筋制作,其外径等于钢筋笼直径加100mm,但不得大于钻孔的设计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3~4倍。其长度与孔径的比值选择,可根据钻机的性能及土层的具体情况而定。检测时,将探笼吊起,孔的中心与起吊钢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表明孔径大于给定的笼径。
        (3)分节的钢筋笼在孔口对接,首先要调整好垂直度,分节焊接时,先把第一节放置孔中,用钢管将待焊的笼子固定在孔口上,利用扶正环控制笼子的垂直度,再用吊车将第二节笼子吊起至焊接位置后固定且调整好垂直度,然后施焊,焊接前先对钢筋接头部位进行预弯,预弯2°,保证焊接后主筋同心同轴。每节钢筋笼焊接完毕后应补足接头部位的螺旋筋,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完毕,方可入孔,并及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声测管的固定及安装
        声测管的布置及数量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与钢筋笼一起掉放,声测管做到全封闭(下端封闭,上端加盖),必须做到管内无异物,水下混凝土施工时严禁漏浆进管内。声测管与钢筋笼一起分段连接(采用套管丝扣连接),连接处应光滑过渡,每个声测管保持高度一致。安装过程中安排专人检测声测管的垂直度及内部通透性,保证声测管的固定及安装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5)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重新检查孔深及孔底成渣厚度,填写混凝土浇筑申请令,总监理工程师同意浇筑后进行浇筑,并按要求检查混凝土塌落度及制作试块。
        混凝土首灌量必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在首灌混凝土浇筑后,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浇筑过程中,导管下口的混凝土埋深要保持在2m至6m的范围内,并安排专人旁站检测,及时掌握导管提升高度,保证导管埋深。每次拆卸导管,必须经过测量计算导管埋深,然后确定拆管长度,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并作好水下混凝土浇注施工记录。
        混凝土灌注到桩孔上部5m以内时,可不再提升导管,直到灌注至设计标高后一次拔出,混凝土灌注至桩顶后至少超灌500mm,以保证凿去浮浆后桩顶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灌注标高检查,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埋深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探测次数一般不宜少于所使用的导管节数,并应在每次起升导管前,探测一次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度。遇特殊情况(局部严重超径、缩径和灌注量特别大时的桩孔等)应增加探测次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要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其关键在于各施工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强调现场管理人员要求高度的责任心,对施工关键工序充分重视并精心组织施工及完成相应质量检查,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及各项试验检验结果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闫延福.采用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2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