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湖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其对工农业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成为建设者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水利工程建设角度,分析了河道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生态环境
引 言:在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设者建设的重点目标,如果水利工程无法保证河道生态环境健康,那么水利工程将会丧失存在意义,尤其是在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因此,无论是立足于生态保护角度还是工程建设角度,都需要提高河道治理能力与效果。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新要求
1.1根据流域特征科学规划治理河道
治理应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进行,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为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重视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结合与保护,尤其是要保护好河流区域内的水文和植被环境,保证河道内部生态系统的完整。
1.2贯彻生态水利的理念
生态水利理念的目的在于实现河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因此在河道治理项目中,应尽量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并通过种植自然植被的方式涵养水源、减少污染、保持水土。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评价系统,对各指标进行细化与量化,及时对河道流域生态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加以改进。在进行河道改造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保证河道宽度与河漫滩面积,采取堤防后退措施使河道水流更好地连通,以增加河道承载水量,降低洪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1.3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水利工程应充分利用河流内部固有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高成活率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构建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促进生态环境自然向好发展。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常见的问题
2.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不重视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城市的美观性,整体的规划布局都按照事先给出的图纸进行,但是多数图纸并没有将水利工程河道问题计划其中,因此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占用河道的情况,导致城市内部的河道面积不断缩小,严重者会阻止河道的防洪能力,对城市建设造成影响。
2.2不合理的占用城市河道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许多河道都出现了被填埋和占用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城市内部没有足够的土地开展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受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和限制,无法对河道进行良好的治理,致使河道内部被排入过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河道水质发生恶劣变化。
3.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区域河道的水流状况,构建起水资源网络结构,对不同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严谨的方案分析流程,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的开展阶段,要以蓄水、防水、泄水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目的,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如滩涂围艮、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除了防洪抗灾,河道治理时还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沿岸水文情况和生态环境,使水利体系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2做好生态护岸工作
在开展生态护岸工程之前,应提前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禁止对城市内部的河道继续污染。
之后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对城市内部的河流情况做进一步规划,将原有的多样化河道进行统一整理,让水流更加通畅,提升河道的观赏价值。与此同时,在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位置,添加渗透性较强的材料,比如鹅卵石、块石堆体等,让河道内部可以自主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在河岸位置种植合适的植被和树木,让河岸两侧变得更加美观。利用不同植被的生态作用,打造人工湿地系统,使河道区域的环境被改善,构建水生态系统平衡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河道治理手段,在河道上种植必要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荷花利用水植物,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净化河水,改善水质。部分城市河道内被排放了过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河道水质发生明显变化,针对这些位置,在进行水质治理时,需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才能实现水质快速提升目的。不同区域的河道水质改善,要按照水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水生植物的选择,确保所达到的净化效果更好。
3.3建设组合式生态挡墙
生态挡土墙的建设首先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标高和方向进行,保证墙面建成后与设计图相比误差在每3米±3厘米之内。在垫层上平整铺设第一层砌块,确定对好位置后再插入锚固钢筋,浇筑混凝土,之后如此循环。施工过程中每砌好3层就在植生孔回填厚度200mm的种植土,并预埋缓释肥为土壤提供养分,之后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一方面起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河水、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河道整体的美观程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3.4利用技术辅助清淤
许多河道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底部留存了大量淤泥,不仅影响河道的功能发挥,也不利于河道的美观,而这些淤泥如果处理得当,对农业生产、景观建设都可以产生帮助。在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人力和机械作业外,还可以辅以真空预压法进行处理。这是因为淤泥本身自重大,透水性差,长时间沉积在水底还会黏着其他污染物,而通过高压真空的方式,淤泥中的颗粒物与间隙被分解,淤泥也就无法块结,使堵塞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处理排水管道中的淤泥时,可以在管道上层使用抽水装置,同时在淤泥堵塞的起点处增加压力,以水的快速流动带动淤泥排除管道。
3.5开展河流疏浚工作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开展之后,施工单位根据对不同流域的河道水体进行分析,并采取河道疏浚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河道的抗洪能力。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便于使水归槽,再用土方堆积在槽边形成土埂,这样少量的河水可以通过水槽排水。清淤时需要借助挖泥船等设备,按照工作要求和安排对河体底层一至两米的淤泥开展清理,并首先将大体积的混凝土块、残桩等杂物清理掉,再进行分层、分片清淤,并由装载机、汽车等设备配合清运。
3.6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
在生态护坡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将场地清理干净,除掉杂草和障碍物,将面层压实整平,再将有孔洞、淤泥和凹陷的地方用填土的方式压实;之后根据地基土要求铺设碎石垫层或者反滤土工布,浇筑素混凝土趾墙基础,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针对存在的缝隙要利用土壤和碎石进行填充;再用素混凝土压顶,使顶部的块体联锁勾和压顶混凝土之间的搭接长度大于60mm,最后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选取适合的花草进行种植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水资源,那么将会受到重大影响。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是现阶段工程建设重点内容,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立足于问题产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方法就可以解决,并且为保证河道生态稳定性,还应该增加新的治理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河道生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2]刘丹丹,郭乙霏,郭二旺,刘聪,程留艳.济蟒截排番田段河道治理设计要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9):70-71.
[3]汪松年.发挥水利工程在治理上海河道水体污染方面作用的思考[J].上海水务,2000(04):1-5.
[4]张雪奎.试论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