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放管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熊爱国
[导读] 摘要:新形势下 “放管服” 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用政府的减权限权和民众监督、优化服务来换取市场活力的释放,使简政放权的政策真正落地。
        南平市建阳生态环境局  福建建阳  354200
        摘要:新形势下 “放管服” 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用政府的减权限权和民众监督、优化服务来换取市场活力的释放,使简政放权的政策真正落地。“放管服” 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后出现的环境管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是实现我国环境管理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与环境管理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放管服  环评审批  制度改革
        引言:近年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积极探索,重点针对环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审批权限进行改革,逐步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将重点从事前审批调整到事中事后监管。这一转变,增加了监管压力,对环保部门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就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与环境管理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一、新形势下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放管服”改革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1放管服”改革的内涵:从这项改革的背景、高层论述和实践经验看,“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主要是指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简政放权就是以减少行政审批为主要抓手,将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交给市场、企业和个人,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放管结合就是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服务就是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办事流程,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
        1.2 “放管服”改革的内涵要求:
        1.2.1从内容上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市场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1.2.2从方法上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三管齐下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但并不是这三项改革的简单相加,各干各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的一套改革“组合拳”。
        1.2.3从价值上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从企业公众角度来推进政府变革。“放管服”改革事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是政府本位、部门本位,还是企业本位、公众本位,效果是不一样的。在改革中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改革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改什么,不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充分听取企业公众的呼声和诉求,积极回应关切。比如,对审批流程的设计,应当从利企便民角度、从申办人办事角度,来整合权力,设计审批环节、证明资料和办事手续。这不仅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也是政府权力调整的出发点。二是改革成效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不仅要看改了什么,调整了什么,更要看改革结果是否更加利企便民,成本更低,有更多的获得感。
        1.2.4从手段上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
        府治理能力。目前推行的智能监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创新,实际上都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的。“放管服”改革的一个内涵,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广泛推行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审批等,并以此来重构政府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1.2.5从作用上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
        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此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终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措施
        为贯彻国家、省、市、区关于“放管服”改革的精神,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探索“放、管、服”工作方法,多举措推进“放、管、服”改革。
        2.1登记表实施网上在线备案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在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前,在线自行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办理备案手续。对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项目,仍采用纸质备案方式。
        2.2排污权交易容缺承诺
        通过进一步梳理“容缺后补”清单,将环评审批所需的总量排污权交易凭证列入“容缺后补”材料清单,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关于“在项目建成投产前提交总量排污权交易凭证的”书面承诺,予以容缺办理环评审批。建设单位在调试投产前取得总量排污权交易凭证函告生态环境局,申请排污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加快了项目审批进度。


        2.3取消竣工环保验收许可
        根据国务院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取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行政许可,改为建设单位自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
        2.4扎实推进授权放权
        缩短审批流程,加快审批事项办理进度,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打造一站式优质服务窗口,将所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集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并全部集中授权到行政审核审批窗口负责人,做到“事项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在办件内部流转过程中,直接授权窗口负责人签字,由窗口直接受理、审批、发证(批文)。
        2.5开通电子证照生成和应用服务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开通电子证照应用服务,开展全流程电子化办理,实现新增纸质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签发。做到凡是有条件通过互联网受理的事项,不再要求服务对象到现场提交材料,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除外;凡是通过证照平台共享获取的材料,不得要求服务对象重复提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除外。指导企业使用“闽政通”APP、“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等政务网站申办业务。推行“一次性告知”、“快递送达”、“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多项创新服务模式,企业有特殊要求的开通“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提高了审批服务效能。提前介入,主动靠前服务。安排专人了解重点项目情况,跟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解决重点项目在环评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6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健全和完善“两单两库一细则一平台”,推进环境监管执法改革,完善细化抽查制度,统一规范标准,公平抽查监管,依法惩处环境违法行为。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大对环评承诺备案项目的抽查比例和力度,将排污许可证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落实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建立完善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执法监管模式,依法对不按排污许可证排污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直至吊销排污许可证。
        三、放管服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放管服审批制度改革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
        审批权限的改革基本完善,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逐步扭转,但距离群众对审批制度改革的期望值和要求还有一段差距,就放管服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来说,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有必要完善和深化改革:
        1.1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台的环境管理要求与群众对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的期望值的差距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为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暨不能搞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任意监管,又要防止监管缺失,对于一些问题突出的领域,则要采取重点监管,实行全覆盖严监管,为更好规范、精准监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会提出一些规范管理的要求,群众提供的报批材料需满足这些规范管理要求才能获得审批,与群众加快审批的期望值产生了距离。
        1.2制定的分级审批规定,项目类别分类不够细,影响对分级审批的判断与群众加快审批的期望值产生了距离。有些项目本身的分类界限就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解读就有不同分类,有时还会出现审批权限不同,这些都需要上下级部门联动沟通,与群众加快审批的期望值产生了距离。
        1.3环评分类等级划为登记表类别的过于笼统,没有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和环境管理要求来划分,造成群众在环评登记表网上备案时不是环评登记表等级的也在网站备案的错误,同时也不利对项目进行规范环境管理。
        1.4两随机一公开的环境随机抽查工作局限在摇号和抓阄缺乏统筹,其事后的责权监管也不及时,对建设企业抽查结果的信用情况应用没有有效反馈。
        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让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
        从几年来实践看,大力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简政放权
        取得重大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束缚环评审批的弊端,因此,深入简政放权要集中力量攻关,减权力、动利益、调格局,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1.要站在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上,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和监管要求,要精准和实用,不提空泛的要求,以利环评审批实质审批阶段的加快,兑现群众加快环评审批的期望值
        2.制定的分级审批规定细则时,对项目行业类别分类可能出现的不同分类对应审批权限不同进行统一规范,以利加快环评审批。
        3.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和环境管理要求来划分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等级,以使建设项目环评的等级更合理,项目环评是审批还是备案群众更清楚。
        4.两随机一公开的环境随机抽查工作方式更加多元,事后的责权监管明确,结果应用对企业的信用情况及时、有效。
        结束语:放管服改革的新形势下,全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改革,是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保障民众环境权益、建设生态中国以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改革,建立了公开、公正、透明的审批环境和权责分明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将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扭转成高审批效率、有力监督、服务优质的许可事项,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波,侯可斌.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方法学角度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考[J].环保科技,2019,25(5):37-40.
        [2]郑欣璐,包存宽.环评改革应着力于提高有效性-《"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评析[J].中国生态文明,2016,(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