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45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在飞速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因此,在具体的工民建施工作业期间,人们也强化了对施工质量的关注。故而,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工民建施工质量,在今后的工程建设阶段,应该强化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工民建施工;应用效果
1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1.1挖孔桩施工技术
挖孔桩分为人工挖孔桩和机械成孔桩,机械成孔灌注桩又分为震动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等桩基础形式。每种桩基础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人工挖孔桩不适合流沙层和淤泥层,人工孔桩桩径大、承载力大,但工期相对较长,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的造价;冲孔桩对地质条件的适用性较强,但不适用于流沙层、大孤石土层等,其特点是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振动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不适用于大孤石土层,其施工速度快,但桩径小、承载力小需要桩数多。由于放置钢筋笼是插入式,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能保证,跟浇混凝土过程中,有可能土层挤压产生缩孔,工程质量难保证。在具体的工民建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保证桩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更加合理,那么就一定要科学的分析,合理选择桩基础形式,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场地条件比较特殊,必须要借助人工挖孔桩方式时,则需要对每日成孔深度进行严格把控,将其控制在1m以内,同时,支模扎钢筋在孔壁灌注混凝土,以便孔壁施工质量以及效果能够得到保障。机械成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满足设计深度要求的基础上,保证桩身成孔的垂直度,然后安装固定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必须满足灌桩混凝土的充盈系数要求。
1.2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施工技术,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技术不需要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施工流程也比较简单,因此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成桩的效果也很好,属于比较环保经济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以灌注桩为主,根据工程需要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挖孔置入钢筋笼,然后用混凝土进行回填桩孔。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扩充已经挖掘的桩底部,根据地下的水流量,在透水层适当加密设置环形钢筋圈回填混凝土。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分段进行开挖,每个桩基和桩孔的施工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流程进行,尤其是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坍塌度符合设计要求。虽然这种施工技术施工简单,相对来讲比较环保和经济,但是不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在工民建工程桩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1.3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沉管灌注桩施工是桩基工程施工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根据沉管设备的不同可分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和振动沉管灌注桩。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开展期间,首先要利用锤击或者振动的手段进行开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也对沉管产生夯击的效果。在沉管期间,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比如:对沉管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在直径方面,需要将其控制在30cm~50cm之间,长度在20m以下,单桩的承载力需要在25N。这种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注意拔管灌注混凝土工艺,这直接影响成桩质量。沉管灌注桩常采用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等施工工艺。
单打法(又称一次拔管法):拔管时,每提升0.5m~1.0m,振动5s~10s,然后再拔管0.5m~1.0m,这样反复进行,直至全部拔出;复打法:在同一桩孔内连续进行两次单打,或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复打。施工时,应保证前后两次沉管轴线重合,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反插法:钢管每提升0.5m,再下插0.3m,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拔出。
1.4钢筋笼施工技术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筋笼施工技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严格注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一方面,在预制钢筋笼期间,需要把控钢筋的型号、规格及数量等,严格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笼的直线长度与外径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提升钢筋笼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在钢筋笼安装阶段,需要有效的对三点吊装模式进行控制。施工期间,应该先对钢筋笼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再开展护块安装。在这一期间,需要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有效控制,然后对钢筋笼的截面接头以及钢筋接头数量进行把控,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必须控制在50%以内。此外,在钢筋笼置入前,必须对孔底沉渣厚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能够一次清孔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出现二次操作的现象。
1.5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技术在桩基础技术中操作最为简易,施工成本也很低,因此其具有很高的工程适用性,许多对基础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但施工成本较低的建筑工程都选择静力压桩技术。静力压桩技术使用重力压桩机进行施工,将预制桩压打到指定的位置,增加岩土承载力。但正因为如此,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土层稳定性带来一定破坏,因此要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以此降低对周边土壤稳定性的破坏。
1.6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具有提高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施工周期短,桩基础坚固耐久的特点。在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桩基的数量和间距,要考虑是否会有挤土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模拟和计算,将桩基数量和间距进行精准的计算。其次,施工开展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建筑物也要进行考察,确定是否会对施工造成干扰。同时了解现场地下管线的布置,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地下管线和设施造成破坏。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混凝土预制桩进行接桩,可以采用焊接或者机械快接的方式,并且接桩的材料一定要符合设计规范质量要求,焊接过程中要聘用专业的焊接技术工人,从而确保混凝土预制桩接桩的质量。最后,要采取质量验收的办法对预制桩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质量要求以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作业。
2结束语
总之,将桩基础施工技术科学且合理的应用在工民建施工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程质量效果的提升。近年来,城市发展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各种施工质量问题也频频出现。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质量问题的出现,在今后的施工作业期间,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且合理的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义兵.浅谈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6(15):81+84.
[2]邓长远,林强,刘扬坤.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4):2-3.
[3]苏中钱.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