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群众工作特点及其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慧
[导读] 摘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经历了几次变化,能够成功完成转变,从弱到强,真正的学问之一在于在人民群众身上“找动力”,掌握群众需求,并随形势变化调整政策路线,使党成为人民群众信赖支持的党。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兴  100176
        摘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经历了几次变化,能够成功完成转变,从弱到强,真正的学问之一在于在人民群众身上“找动力”,掌握群众需求,并随形势变化调整政策路线,使党成为人民群众信赖支持的党。企业发展亦是如此,从2009年国家正式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行业竞争,补贴退坡等一系列变化。用户和员工的心理也在逐步变化,寒冬期间,正确领会“群众路线”的精髓,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激发内部动力,提高企业创新力、竞争力。
        本文以史为鉴,分析新形势内外环境变化对新能源行业员工需求的影响,基于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从生存的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和成长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员工需求,提出群众工作调整方向,有利于员工稳定、企业发展,提升员工稳定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新能源;群众工作;员工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群众路线是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改革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深入了解员工结构,思想状况,激发员工内在创造力,对企业在新一轮争夺战中取得领先地位尤为重要。
        一、新能源行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个政党是否得到人民拥护、群众支持,主要看政党的执政政策是否正确,制度是否有效,思想教育是否成功。企业发展也有相通之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创新、创效的关键来源。员工的心态和贡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企业的发展状态并不意味着员工稳定和高绩效的员工队伍。甚至会出现“镜面效应”,企业起步或攻坚阶段,企业和员工距离很贴近,员工表现出空前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创造激情高于其他稳定时期。如多数的创业公司,和经历了美国打压的华为,员工同企业一道克服困难的自觉性、积极性很高,与公司形成很强的合力。相反,企业发展鼎盛时期,企业和员工的距离较远,员工的离职率反而会高于企业起步阶段或困难时期。原因在于,公司机制健全,经营状况良好,往往忽视核心人才价值,不怕引不来或留不住“金凤凰”,忽视员工需求,导致很多公司陷入大公司病,陷入“离职慌”。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外部经营环境及内部激励政策直接影响着员工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强群众工作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群众优势,重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发挥党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才能发挥员工积极性,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统一,形成良性循环,增强企业竞争力,助力企业发展。北汽新能源的群众工作应借鉴党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深入了解员工需求,做好员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为公司储备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创新力、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
        二、新能源行业发展变化及其对员工需求的影响
        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法规健全等方面,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政策的支持。2009年国家启动十城千辆工程,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化发展。随后十年间,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共60余项,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税费减免及政府部门的示范运营力度,解决行业发展时期的“短板效应”,克服诸多制约因素,实现规模化与市场化。在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期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具有长续驶里程、快速充换电、高安全性以及智能驾驶等优势技术的车型层出不穷,产品趋于多样化,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数量从2009年的14款到2017年的1444款。生产规模从2009年的289辆增加到2017年的81万辆。企业数量从2009年的14家到2017年的216家。用户接受度大大提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从试探到接受。
        自2018年开始,全球汽车行业正式进入寒冬期,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出现了自1990年以来首次的负增长,这一年,国家补贴退坡、监管力度提高、释放行业整合信号以及更加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等政策,推出“双积分”政策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地补取消,国补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从四档变成两档,继续加强对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支持力度。带动续航里程的提升,解决里程焦虑问题。2019年,政策引导重心逐渐从能量密度转向安全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焦点从续航里程限制转为产品综合实力的考量,如车企对不同消费等级、不同车型的布局,车辆安全性、智能性、舒适性的打造。
        从“大力扶持”到“自力更生”,压力与动力并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后补贴时期的一大特点,各大车企需要重新考虑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大发展时期加入的新势力造车由于缺乏技术积淀、产业链不完善、过度依赖融资等问题面临生存考验,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传统汽车企业,同样需要在新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提前在5G通信、智能网联、智慧交通上布局,在核心技术的竞争中稳扎稳打,切中市场痛点,以提升安全性为主要目标谋求持续发展。
        2、行业变化对企业员工需求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行业,多为年轻、高学历的知识型人才,知识型员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一类员工的首要需求是生存、知识和技能,往往忠于生活、专业,而不是企业。知识型人才综合素质较高,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也因此决定了他们有较高的职业选择能力。当企业平台、发展机会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时,容易造员工的不稳定性,面对更好的选择,知识性人才往往会寻找新的机会以最大限度自我价值实现。
        新能源行业员工多为高学历、高技能的知识型人才,第一批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员工中,大部分是汽车制造从业者和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由于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朝阳行业,第一批加入的员工多有创业情节,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生存性需求并非主导因素,因团队较小,人际关系类需求很容易被满足,更关注对于产品研发、技术瓶颈的突破、专业技能神话与拓展等个人成长需求,即便是在行业探索期,依然能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创造力。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一领域,竞争者越来越多,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将发展重心转向新能源汽车,新势力造车层出不穷,用户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提高,市场不断扩大,相应的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这一阶段,行业从业者数量爆发式增长,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员工需要不断的提升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研发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行业竞争者在生存需求上提出更有诱惑力的竞争条件。随着企业越来越大,人数增多,容易忽视对员工个体的关注,因此,公司容易出现一方面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核心人才流失的现象。
        新时期,新能源行业面对寒冬,基础薄弱的造车新兴势力渐渐出局,行业对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要求未减,产品立体化、多样化的趋势不变,成长性需求依然是最容易实现的一部分。生存需求上,“高薪挖人”的现象有所减退,但员工对于薪酬提升的期待不减。由于人员膨胀,关系需求因空前的竞争压力被忽视,员工期待被认可的愿望强烈,团队间的融合,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增加
        三、新形势下新能源行业群众工作应对策略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归结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在此基础上提出ERG理论,即生存的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和成长发展的需求。其中生存的需求包括合适的薪酬、工作环境、住房、保险等福利性保障,是引进员工的最基础因素。关系的需求指员工对良好人际关系,融入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成长的需求,指的是员工发挥自身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工作中提升和成长。调查显示,我国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五位因素分别是:工资报酬与奖励31.9%、个人的成长与发展23.9%、挑战性的工作10.1%、公司前途8%、保障和稳定的工作6.52%。2不同需求层次下知识型员工对激励要素认知的重要程度和实际感受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果企业用相同的激励措施来激励所有员工,一方面会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则达不到理想的激励效果。因此对不同需求的员工,在不同形势下应该进行不同层级的激励。
        1、完善薪酬及福利保障体系 满足员工生存需求
        生存的需求与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有关。满足员工生存需求最有效的要素是薪资奖金、住房保障和保险福利。通常年轻、外地、经济条件差的员工,更关心生存需求,年龄较大的员工因身体状况、家庭因素更关注保险福利。满足员工生存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薪酬制度体系,提高员工对自身薪酬状况的正面感受,提升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定期组织研发、销售、生产、项目竞赛,通过奖励提高员工安全感,通过竞赛提高员工的荣誉感。二是持续推出住房保障政策。考虑到落户、子女上学问题,保障性住房对于留住核心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公司为新入职员工提供员工宿舍、住房补贴,解决员工基本问题。更有企业通过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或者无息贷款等形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一线城市员工痛点、难点问题。三是医疗福利方面,提高基本保障,增加困难保障支出。通常公司内年龄较大的员工比较关心保险等医疗福利,但因为长期加班、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很多朝阳产业也为员工提供了多方位的保险福利,让员工无后顾之忧。
        2、完善员工关怀体系 满足员工相互关系的需求
        相互关系的需求,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对于知识、技术型人才,他们更期待归属感,得到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爱和尊重,希望自己可以融入企业中,被企业所接纳。员工的安全感、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同时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创造性,最重要的是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使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个人奋斗的动力和合作的乐趣。满足员工相互关系的需求,可重点考虑以下两点:
        一方面,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宣传企业战略规划,做好舆论引导。信息时代,员工获取外部政策、市场信息越来越容易。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应密切关注外部形势变化,做好舆论引导。对内聚焦行业技术发展,为员工提供对标业内关键技术发展情况的平台,对外,持续加强对产品创新、技术突破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影响力。
        另一方面、加强特色关怀,提升员工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关注员工而不只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组织集体婚礼、企业开放日等,让亲友了解公司产品、文化,提升家人对员工工作的支持度、认可度,增强员工稳定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各类协会、兴趣小组发展,根据员工兴趣建立积极向上的“小圈子”,打破“部门墙”,增强公司内员工之间的交流,定期组织文体类比赛,发掘员工工作之外的闪光点,激发员工内部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建立导师制,定期进行沟通和谈话,利用主席接待室、高管午餐会、心理解压室等形式了解员工近期心理活动。
        3、完善员工发展体系,满足员工成长发展的需求
        成长发展的需求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这种需求通过发挥个人潜力和才能、完成挑战性工作得到满足。针对这方面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全方面的培训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组织的或者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素质提升培训,对取得成果的给予奖励,树立学习型、成长型企业形象,培养公司内自主学习氛围,注重员工专业能力,也重视其综合素质提升。
        二是建立员工技能竞赛晋升渠道。对于取得中高级职称的白领,取得首席、技师资质的蓝领在职级、薪酬上有所划分。关注特殊人才的激励和培养,定期举行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各类竞赛成绩优异者给予优先晋级资质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是加强优秀员工的选树。建立人才发展通道,完善劳模、先进选树的递进渠道。给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荣誉感,阶段性满足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保持优秀人才的稳定性。重点部门、一线岗位设置创新工作室,并建立奖励机制,避免“重建设、轻发展”的情况,设立创新基金,每年对创新成果进行评选,对优秀创新成果、团队及表现突出人物给予奖励和表彰。
        新能源汽车是朝阳产业,需要员工的活力、创新力持续推动技术革新。若想在新形势下保持核心骨干人才的稳定性,保存企业活力和创新力,作为党群工作者,就必须取长补短,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掌握“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深入分析员工需求,对于高学历、能力强、年轻化、但生活基础薄弱,亟需好的平台和发展渠道的员工队伍,时刻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在开展群众工作时,把握因人而异、奖惩适度、公平奖励的基本原则,根据员工状态、不同员工的需求,调整群众工作方法,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体系,重视知员工的个体成长和发展,通过各方面的福利政策满足员工需求,保持企业稳定和活力,推动企业新一轮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网.网址: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0/27/content_41805113.htm
        [2]李静.《基于需求层次分析的知识型员工全面激励研究》.第四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