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庄规划是中国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应特别注意如何实现生态保护、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因此,村庄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着重考虑人口流动和特色产业发展,这是中国农村建设的新建议,也是农村建设人员的新使命。村庄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纽带,应更加重视农村的多方面建设,如机制创新、城乡协调、生态保护、产业优化和优质服务。因此,从产业规划、人口流动、土地整合、生态保护和历史传承等多角度出发,村庄规划如何有效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更加关注村民和每个村庄的命运。以新型城市化为背景的城市规划,也是城市规划设计师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村庄规划;发展
作为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村庄规划需要通过秉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结合城乡协调、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服务均好等方面来进一步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因此,如何在村庄规划过程中科学创新发展思路,从人口流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土地整理以及历史传承等多角度进行农村的创新发展规划俨然成为当前农村建设重点关注的课题,同样也是相关规划设计人员所肩负的使命。
1型城镇化内涵阐述
纵观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区别于以往城镇化发展,其核心转变为不牺牲农民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舍弃传统农业。在具体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过程中,需立足于农民具体情况,通过对村庄全面化、全方位覆盖来实现公共服务强化、城乡基础完善等方面的共同发展。也正因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俨然成为达成经济水平提高目的的主要举措。与此同时,基于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愈发深入,这就要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规划需在尊重农村独有生活特质、生产方式的前提下,进行农村生态、文化、生活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充分体现,以期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留新时代农村独有特色,进而实现对新型城镇关系的良好构建。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的措施
2.1物质要素的优化提升
2.1.1合理配置公共设施
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时,不能根据规划要求以及国家标准简单安置,搞“一刀切”。必须通过调查拜访村民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要,了解其最想要、最关心的设施是什么;设置设施时,需要将人口结构特征充分考虑到,不能只重视成年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节假日时儿童的娱乐需求。应当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感受,立足于村民的角度来思考其实际需求,不能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从商业、教育、文体娱乐、养老、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配置。
2.1.2改善交通条件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对农村而言,建设道路对农村的发展意义重大,改善交通条件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这也能够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应当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档升级,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对道路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农用器械以及车辆的通行要求,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加强对道路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对道路硬化尚未完成的,坚持推进道路硬化工程,从而使得村庄道路条件不断改善;对已经完成道路硬化的,应当加强巡检,对破损路面进行维护。建立其有效的道路保养维护体制,从而确保道路处于良好的状态。
21.3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不断完善乡村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大邮政网点建设力度;实施数字乡村战力,推进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入户,扩大移动网络与光纤的覆盖范围,从而为乡村居民的上网需求提供保障;不断推进电网升级工程,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对配变电容量进行不断扩大;完善公共照明设施;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对乡村水利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加强排涝防洪工程的建设。
2.1.4垃圾无害化处理
建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回收能力;开展乡村垃圾源头减量;应用可讲解农业生产制品以及塑料膜;从制度方面做好环卫建设工作,从而形成优美整洁的乡村风尚。探索出与乡村实际相符合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并且与城市垃圾进行联合处理;将乡村垃圾转运工作做好,对不方便转运的进行无害化处理。虚心借鉴周边成功乡村的建设经验,建立其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从而做到变废为宝。对非法垃圾堆放行为进行整治、排查,推进庭院垃圾、村庄垃圾治理。
2.1.5生活污水治理
减量化使用化肥、农药,进而减少废水产生;建立养殖废物、废水规范化、无害化处理流程。加大对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力度,进而促使污水直排现象得以减少直至消除。对露天旱厕进行改造,对室内冲水厕所进行普及;将城市污水管道与乡村污水管网对接,进行一体化治理。
2.2非物质要素的提升策略
2.2.1进行产业规划创新
根据该村庄的产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结合周边产业,构建完整农业化产业。(1)梯田种植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恢复原有的梯田种植,并合理增加农田经验项目。(2)建设林业产业区。根据该村庄的具体发展,积极发展林木经济种植,丰富了林木种植,林木采伐等林木经济产业。(3)综合商业用地。结合该村庄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地点建设旅游集散地,并根据集散地在村中安装完善的商业设施。(4)高山农场。它指的是发展特色农舍,主要结合当地条件,要通过村庄规划的科学发展,实现对传统特色的保护,吸引郊区游客,确保农业和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每个村庄都建立了农民文化舞台和礼堂,为村民提供了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为居民最关心的污水处理和道路改建工作做出很多努力,建设了许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2.2推进文化复兴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从而奠定物质基础。对乡村文化发展机制进行创新,充分发掘本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在振兴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对乡土特色进行发掘与保护,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对乡土特色的内容进行丰富,对形式进行创新。这就要求乡村因地制宜,对文化发展方式进行不断创新,结合村庄的实际,立足于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对乡村文化的表现内容进行创新与积极探索。
2.2.3政策保障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意义重大。制定乡村政策时,还要充分重视多元公众参与机制。将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与村代表进行共同商议,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过程中的行政管理机制,为居民参与自身事务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将引导、规范工作做好,从而促使村民能够充分理解并参与其中。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村庄规划相对复杂,面临着诸如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复杂的乡村规划概念等实际问题。因此,在规划中,需要积极分析农村现实和农村地需求,并将其与地情结合起来,以提高乡村规划的规模性、整体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曾静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村庄规划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293-295.
[2]曹亮,尤德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主要指标研究——以长兴县为例[J].浙江建筑,2017,34(06):5-7.
[3]刘豫萍,罗小龙,吉玫成,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村布局规划再思考——对扬州市区镇村布局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思[J].小城镇建设,2018(06):36-42.
[4]唐银莹,许先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公园规划设计策略探索——以仙鹤公园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0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