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2082219861219XXXX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单位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采取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切实提升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水平。基于此,对刍议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基础交通设施的持续推进,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同时对道路的建设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市政道路可能存在施工质量差、施工技术落后、环境破坏大等问题。如果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不当,往往会引起返工、工期推迟、工程造价提高等严重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依托工程实例,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实践,确保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整体效益。
1 市政工程道路常见质量问题
一是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混凝土裂缝,就会在雨雪等天气情况下,导致裂缝中进入大量的水分,还有一些杂土等,也会进入到混凝土裂缝中,进而逐渐进入到的桥梁深部结构,对结构内部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这些情况的出现,就会使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温度和预应力等要素密切相关;二是路基沉降问题。如果在实际的路基施工过程中,对不达标的土质进行应用,就会导致其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合理处理路基。如果路基的承载力不够,出现了黏土等问题,就会使桥梁的整体性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道路桥梁存在相应的质量隐患,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后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风险;三是城市道路管道线路出现的质量问题。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不仅会受到以前路基建设的影响,原来管道的布置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在城市地区,建设区域本身很有限,一不小心就会切断管道或线路。因此,城市地区的道路建设需要特别重视路线管理。但是在很多城市,道路建设不正常,导致线路崩溃,地面暴露的现象不能及时处理,旅客和车辆可能会面临安全风险。
2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一般以各类标准化文件(国家标准和施工方案要求)为依托,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则准予进场应用。如钢筋的质量检查,一般需要考虑轴线偏移率、弯折角、延展性和抗屈服强度四个主要指标,按我国一般建设要求,各指标合格标准、检查方式如表1所示。
.png)
表1 :钢筋质量合格标准、检查方式
按上述标准和方式,出现材料不合格问题后,需进行二次检查,仍不合格,不准入场。二次检查合格,需综合一次、二次检查的结果,分析平均合格率,满足标准准予使用,反之不准入场。
2.2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某市政工程道路项目长度5.7 公里,设计等级为城市快速路,标准路幅宽度60m,双向10 车道。全段路线约75%经过吹填造地区域,已经真空预压处理后提交作为本项目建设用地。
拟建场地典型地质断面结构组成如下:①素填土: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力学强度低;②填砂:新近回填,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力学强度低;③吹填土:主要为吹填淤泥,含水量高,孔隙比大;④淤泥:饱和、流塑状态;⑤粉质粘土:可塑状,中等压缩性,力学强度一般;⑥中砂:中密状,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较高。
原设计方案考虑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路基处理。处理前场地承载力特征值约60kPa,吹填土含水率约85%。设计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满足:车行道≥100kPa,人行道≥80kPa,桥头路段≥120kPa。
本工程在详细的前期勘测数据支持下,最终确定使用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1。相比普通水泥搅拌桩在本项目体现出的优点主要有:①内、外同心钻杆上的搅拌叶片同时正、反双向切削、搅拌土体,上部叶片可限制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的上升通道,浆液可始终集中在两组叶片之间,有效阻止了冒浆。②正、反向切削可减小浆液集中效应,促进浆液融合充分,有效提高了成桩质量。③正、反向叶片搅拌产生的剪应力相互抵消,有效减小了土体扰动程度。
.png)
图1 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2.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粘层、铺筑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摊铺沥青混合料时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要及时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当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铲除,更换新料。
2.4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针对混凝土施工裂缝,需要相关施工单位在完成施工后,有效结合相关施工要求,对混凝土外层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在路面铺设相应的保温材料,可以对塑料薄膜等进行合理应用。在道路桥梁工程内部,就需要对水泥材料进行选择,尽可能保证水泥材料的性能,使混凝土可以有效应对内外部的温度变化。相关施工人员还需要科学计算混凝土应力值,对于预应力的放线环节,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放线过程的精确性。对于预应力筋的安装,要对其位置进行重点查看,尽可能保证其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在对混凝土质量裂缝进行处理时,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水泥,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振捣施工,对整个振捣过程进行全面管理,还要加强对相关技术要点的了解,使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更加规范,保证混凝土表面的相对湿润,尽可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2.5 管网施工质量控制
2.5.1 沟槽开挖
当在雨季开展沟槽开挖作业时,应当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以避免施工期间沟槽被雨水浸泡。如果沟槽底地下水位较高,必须使用水泵等排水设施将地下水抽出,从而降低沟槽底长期积水发生塌方的可能性。同时,沟槽开挖期间应确保槽底宽度不小于管道宽度与工作宽度之和,且槽底不得超挖,超挖部分应当回填夯实。沟槽开挖结束后还应当验证槽底的地基承载力能否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如不满足应当及时联系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方案。
2.5.2 下管及管道安装
管道在下管之前应当复核沟槽标高,对管材质量、橡胶圈密闭性等进行检查,并确保管材吊运时吊稳定可靠。同时在管道安装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清理沟槽内的渣土、固体废弃物等,检查沟槽深度、坡度和平整度;其次,排水管道安装结束后不得立即移动,应当将管底及其两侧土体夯实;最后,管道应当做渗水试验,确保其渗水量满足规范要求。
3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属于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不断提升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进而充分发挥工程的整体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玉红.市政道路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7):242+245.
[2]雒聃.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