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系统智能化控制分析 张广卿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8期   作者:张广卿 田鹏
[导读] 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中供热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对完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只有确保供热节能措施的发展,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供热系统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如果供热系统中存在严重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会导致资源供应难保障,还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也会对大气环
        陕西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中供热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对完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只有确保供热节能措施的发展,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供热系统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如果供热系统中存在严重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会导致资源供应难保障,还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重复的污染,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严重的负担。因而,我们必须继续探索城市集中供热技能,以提高能源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关键词:城市;供热体系;智能控制
       
        1城市供热体系现状
        1.1城市供热体系组成及特点
        城市供热体系的组成部分可分为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从总体结构进行分析,城市供热体系是一个规划大、封闭循环、结构复杂的体系,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城市化建设,影响到城市管理效率、节能环保。城市供热体系正由单一热源向多热源改变,供热设备、节点和用户也越来越多。因而,城市供热体系的管理与控制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大气污染防治作业的不断加强,提高城市供热体系热源的使用效率势在必行。在这种状况下,有必要加强城市供热体系的智能化控制。
        1.2城市供热体系智能控制现状
        1.2.1调整供热管网,优化热分布
        供热管网是城市供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管网间距不均、传热分配规模不科学、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热能被浪费的现象,增加了供热企业的能耗。在此基础上,供热企业可经过设备智能入口调试设备和调试辐射规模来确保水力平衡。从作业原理剖析,智能控制的目的是改进供热供需平衡,降低供热不均,然后提高热能利用效率。设备智能控制体系后,供热公司能够在采暖期内保持热源与换热站之间的相对平衡,这是城市供热体系智能设备的使用基础。在实践供热过程中,热源与换热站之间的供热往往不平衡。针对这一缺点,一些供热公司经过设备自动调节、选用无人值守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了热源与换热站之间的供热平衡,以保持供热体系的正常运转,提高热能使用效率。
        1.2.2调试加热时间,自动升降温
        很多客户反映加热温度太高,超过了用户的热需求。针对这一现象,供热企业在供热体系中设备智能调试设备,首要是灵活调整供热温度。当室外温度到达必定温度时,自动停止供热。当室外温度低于必定温度时,自动恢复供热。这种选用智能设备的自动间歇式供热方法,可有效降低作业能耗。同时,在供热时间的智能控制中,有一种分阶段调节采暖温度的方法,采暖温度分为几个等级,采暖温度依据昼夜和低温天气确定。在高温时段,如白天,需求较低的恒温供热。在低温期,如夜间,选用较低的恒温供热。这种方法能够兼顾客户满意度,降低供热企业能耗,完成双赢。
        2城市供热体系智能化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数据误差较大
        智能控制体系需求确保供水温度和流量在合理规模内并能及时调节。依据室外温度的改变,确保温度的合理性。现在,智能控制体系相关设备的制作、设备和保护技能水平不高。因为供热体系缺少智能控制,液压体系处于频频扰动状态,阀门等控制设备损坏率高。同时,智能控制需求准确把握热量数据,但在实践作业中,因为介质传输的推迟和房间的热惯性,房间的热量与理论热数据存在较大差距,反而增加了智能控制的难度。


        2.2供热企业相关人员能力薄弱
        许多供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和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入注重程度不高。特别是供热一线专业技能人员不多,学历低、技能水平低。缺少操作智能设备所需的理论和实践经历,全体技能不高。值班时水温调节、供水运转和故障排除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给智能供热体系的使用和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2.3调度管理功率低
        尽管大多数供热企业都建立了信息体系,但信息体系的使用率不高,许多微机的办公和数据传输水平还很低,供热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在这种状况下,企业管理层无法使用调度管理体系来提高热源使用效率和热用户满意度,导致了企业智能控制存在导向不明确、效率低下的缺点。
        3城市供热体系智能控制的对策
        3.1建立控制模型
        在具体计算二次采暖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控制模型,并建立了采暖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对应曲线。随着时节的改变,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分阶段实施供热智能调节,降低水力工况频繁扰动状态,也降低智能控制的复杂性,提高供热作用。
        3.2加强自动化使用
        加强对供热操作人员的技能训练,引入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厚经历的智能设备使用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训练和引入,提高供热队伍的智能化使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加速换热站自动化改造进程,提高自控设备使用率。经过设置科学的参数,使用自动设备控制水温,进行补水操作,并检查设备故障,提高了供热体系的精度。同时,还能够降低供热站对员工技能的依靠,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根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采暖体系检测
        加强供热体系检测是提高城市供热体系、供热质量的重要措施。加强对供热体系的监测,能够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提高作业效率,确保供热体系的运行效率。作业人员能以规范的方法记载体系设备的各种数据。一旦体系发生故障,作业人员能够迅速找出故障原因,降低热量损失,提高体系运转的稳定性。相关技能剖析人员还能够对体系数据进行有效剖析,进而总结出现在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的供热能耗,便于供热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自身能力,降低体系能耗。我国供热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使其认真执行工作使命,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防止因员工疏忽大意造成供热体系问题。供热体系的检测是城市供热体系智能控制正常运转的重要确保,因而,有关部门应注重对供热体系的检测,然后有效降低企业的供热成本,到达节能降耗的目的。
        3.4使用互联网+智能供热技能展开社会效益剖析作业
        首要,技能人员要剖析相关供热站一次管网的水力平衡状况,借助先进技能对二次管网进行改造,增设智能调节平衡阀;其次,技能人员要建立完善的温度收集体系,积极自动展开多种温度收集活动,既能测量居民住房和空置住房的份额,又能测量需求侧的供水流量和温度。为确保业主室内供暖质量,技术人员应充分掌握阀门设备的实际状况,依据实际状况进行改造。这不仅仅降低了能耗,并且提高了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确保了互联网+智能供热技能的使用合理性。
        结论
        城市供热体系的智能化使用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供热状况,及时有效地调整供热方案,完成供热平衡,提高热源使用效率。同时,能有效提高供热体系的故障问题排除能力,防备安全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为节能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供给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钟崴,陆烁玮,刘荣.智慧供热的理念、技术与价值[J].区域供热,2018,(2):1-5.
        [2]王喜成.关于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2):37-38.
        [3]冯亦武,费盼峰.互联网+智能供热技术应用研究[J].发电与空调,2016,37(5):74-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