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伟
[导读]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此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
        黑龙江省克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此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而且还能够促进玉米种植现代化与规范化,有利于农业进步与改革。
        关键词:整地;选种;栽培
        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玉米高产成为可能性较大的事情。由于夏季气候多变,玉米增产困难,病虫害防治也随之面临很大压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产玉米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科学的选地,并根据种植区域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整地,从而使土壤的耕层结构及孔隙比例可以满足玉米对发育环境的要求,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由于在玉米种植中需要注意玉米的根系较为发达,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为此则需要保证土壤结构宽松,这样才能使玉米根系更好的发展延伸,在进行整地时一般采取深耕的方式来进行作业。在整地时需对土壤中的碎石、枯枝、断根等进行清理,避免土壤中存有杂物影响玉米的生长,同时由于玉米根系发达且分枝较多,需要保证土壤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及养分来满足其生长需求,因此在整地中以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为佳。
        2.选种及种子处理
        首先要做好玉米选种的工作,玉米选种是重要的前期环节,要积极针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土壤条件等选择耐寒性高、抗旱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对于所推广的玉米品种要遵循相关部门的审定要求,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土壤、气候以及栽培和玉米种植的习惯等各个特点对其进行全面的考虑,应当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播种前期,对种子要进行分级选粒,同时开展晒种和包衣的工作。经过上述的处理后,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三类苗、大小株的情形,这样也能有效增强种子活力。除此之外,要积极做好玉米的拌种工作,将桐油、多菌灵等药物玉米种子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搅拌,同时在搅拌后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工作,在晾晒中针对干瘪、品性差以及有破损的玉米种子挑出,来保证玉米种子的优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以及抗病能力。
        3.播种
        在玉米播种中需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一般在土壤及土层温度达到10℃左右时则处于玉米的最佳播种时期,通常情况下土层温度测量需要达到深度6—10cm左右,并且玉米播种密度需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0粒左右,播深3—5cm最为合适,把表面干土刮掉,把种子播在湿土上,以达到出苗齐整的效果。播种前应充分考虑种子的品种特性以及土壤肥力来准备肥料,如是沙地、高岗地,需要多施氮肥和钾肥;如是洼地,则需要增加磷肥,减少另2种肥料。


        4.合理密植
        在玉米高产栽培种植中,如果不能对密度进行合理的掌握,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种植人员应该合理控制好玉米种植密度,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播种。在对玉米密植进行合理控制前,要先对不同玉米品种和土壤的状况进行了解,再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
        5.田间管理
        在玉米出苗后加强田间的管理,通常在玉米五叶期时要进行一次性定苗。在开展定苗工作时,要保证留苗的均匀,将弱苗去除,保留强壮的苗,在定苗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株间松土的工作,将玉米苗之间的杂草去除。玉米在拔节期到抽雄期之间,对水分较为敏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發育的重要阶段,当玉米进入需水临界期时,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在玉米抽雄散粉到抽丝的过程中,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不能保证水分的充足,就会导致玉米抽丝延迟,花丝无法正常伸长,严重影响雌穗的生长,所以,在玉米开花期到成熟期的过程中,水量要充足,尤其在抽穗开花时期,更要保证水分充足。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玉米生理上活动较为旺盛,会积累过多的干物质,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在这个阶段对玉米进行灌水,可以有效避免玉米秃顶缺粒情况的发生,还能使玉米生成大量的气生根。加强对玉米田间的管理,不但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还能提高玉米抗倒伏的能力,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6.病虫害防治
        6.1虫害防治
        防治虫害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作为绿色环保技术,得到逐渐推广,常和物理技术结合使用,受到了农业部大力推动。对玉米生物防治时,主要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如防治玉米螟主要使用赤眼蜂,借助于生物效应,有效防治虫害。在玉米地里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也能有效减少玉米害虫,尤其是螟蛾类害虫,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田地中已经出现的病害玉米植株,必须要及时清除,通过去除枯心苗等病株,从而减少病虫害的传播,从根源上减少玉米虫害,推动绿色生产,让玉米品质得到提高。还可以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主要针对蝼蛄以及地老虎,使用甲拌磷颗粒剂和敌杀死,在苗期喷洒,可有效杀虫去害。在玉米种植中红蜘蛛和玉米螟虫也十分常见,虫害侵袭范围扩大,数量过多,无法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时,可以借助化学药剂进行查杀。
        6.2病害防治
        在高温雨季,玉米病害高发,多由于真菌致病。防治病害主要依赖于选择抗病品种,减少致病真菌对于种植玉米的侵害,可以通过灭杀病害实现。防治玉米粗缩病,可在玉米浸种环节上,添加有杀虫效果的试剂,提高种子抗病害能力。其他常见病如玉米枯纹病、茎腐病等,主要使用药物防治,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7.收获时期
        玉米茎叶发黄,果穗包叶呈橘白色,籽粒变硬金黄色的情况下进行收割。这时的玉米并没有完全成熟,且正处在腊熟期,并不适合在这一时期进行收获,因为这时收获的玉米不但要减产8%~10%,且会出现出粉率低与品质差等情况。当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变硬、微微干缩凹陷、果穗苞叶枯白、松散等情况时,表明玉米处于完全成熟阶段,此时才是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