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畜牧兽医管理和提高动物疾病防控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毛立坤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畜牧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畜牧兽医的地位也在随之不断上升,但我国的畜牧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畜牧行业发展中,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成为行业中的关注焦点,通过构建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和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可以针对兽医工作的特点进行畜牧养殖方案的管理,充分满足兽医行业的运行及发展需求。
        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  河北石家庄  0506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畜牧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畜牧兽医的地位也在随之不断上升,但我国的畜牧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畜牧行业发展中,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成为行业中的关注焦点,通过构建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和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可以针对兽医工作的特点进行畜牧养殖方案的管理,充分满足兽医行业的运行及发展需求。
        关键词: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防疫
        在基层兽医部门中,存在着基层管理工作漏洞以及管理体系不完善、动物疾病防控能力低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无法满足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需求。所以,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建立中,应该将管理体制的项目创新作为重点,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升兽医制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为当前畜牧兽医管理和提高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提供支持。
        1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管理
        在当前畜牧兽医管理体系设计中,应该将工作内容的创新作为重点,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行业的运行及发展提供支持。
        1.1积极推进畜牧兽医管理的信息化。伴随当前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兽医行业为了顺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应该在管理体系创新中融入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畜牧管理部门需要完善畜牧行业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对畜牧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分析等,进行畜牧产品市场供求的系统分析,满足畜牧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需求。
        1.2建立健全管理队伍。在畜牧管理工作创新中,应该严格构建基层兽医的年度考评制度,并采用年终与日常工作结合的考评方法,将各项考评内容与工资挂钩,以便增强畜牧兽医人员的责任意识。而且,在管理工作完善中,也应该建立上岗制的管理方案,全面提升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满足基层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中人尽其才的需求。强化基层畜牧兽医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中,构建工作责任追溯机制,通过对内部管理制度的分析、责任的强调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相关管理人员也应该强化制度的执行,有效避免兽医编制调剂、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2大力普及和推广兽医知识
        随着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了改善兽医工作者知识结构老化、进修意识不足等问题,应该针对当前畜牧兽医工作的特点,进行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对于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兽医的基本能力,进行兽医科学研究以及动物疾病检测平台的构建,兽医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有效提升工作技能。基层管理部门应该对兽医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鼓励并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到项目考察之中,提升基层兽医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充分满足基层畜牧兽医行业对新技术、新人才的需求。
        3提高动物疾病防控能力的方法
        3.1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经验。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畜牧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
        3.2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

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实体。
        3.3加强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大乡镇畜牧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畜牧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畜牧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畜牧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畜牧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畜牧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畜牧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3.4增强监督及管理力度。为促进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发展,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力度及管理力度,结合地域内畜牧养殖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对应的督查小组,增强对地域内养殖户的监督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养殖户时需按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并严令养殖场进行整改和完善,对拒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养殖场应处以关闭处罚。地方畜牧医疗条件及卫生条件会对当地养殖场内的畜牧健康造成影响,地方政府及部门应注重对相关动物医疗疫苗、技术的研发与改进。此外相关部门应增强对兽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若有部分兽医未能严格、及时进行动物疫病筛查,则结合实际情况处以一定的警告或其他处罚,且要求地域内的疫情防范、筛查工作重新开展,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3.5改进兽医管理体制,监督疾病防控。相关部门应注重兽医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确立,将畜牧养殖各个阶段的疫病防控工作监督起来。例如在畜牧养殖前,应结合养殖场的养殖环境及养殖动物种类进行全面、严格的实地调查及卫生检查,结合所养殖动物的生存习性、疫病种类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从源头抓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畜牧养殖中,定期对地域内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防控工作的执行符合防疫标准,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处理,加强对应防护措施的执行力度,避免该类疫情扩散导致更大的疫情发生。对地方兽医的管理中,相关部门可要求兽医进行防疫过程记录,以此监督兽医的工作规范性,提升兽医的责任意识,促进防疫工作的良好开展,提升养殖动物的疫病防控能力。
        结语:
        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方力量的辅助,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是一大有效途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兽医、养殖户等多方面抓起,增强监管力度、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注重兽医人力资源的建设,促进地域内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发展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畜牧兽医行业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科学、产业、信息、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提升素质、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着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随着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向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社会对畜牧兽医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畜牧兽医的管理体系也必将越来越完整。
        参考文献:
        [1]苏勤奋.加强畜牧兽医管理能力[J].兽医导刊,2018(4)
        [2]余进辉.浅析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J].畜禽业,2018,71-92
        [3]张京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4]王建富.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存在问题[J].乡村科技,2016(2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