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婷
[导读] 摘要:汽车制造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近几年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规模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的数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得企业制造企业的资产规模也相应增加。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摘要:汽车制造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近几年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规模来看,汽车制造企业的数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得企业制造企业的资产规模也相应增加。汽车制造企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汽车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探析
        引言
        固定资产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充分的固定资产投人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满足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适时地增加固定资产投人或者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更新,意味着企业以较大份额资金运用到盈利能力较高的固定资产上,能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合理的固定资产比率及恰当的资产结构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资金营运能力,加快企业资产流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整合内部资源,有效配置资源。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能更加有效控制企业资产的增减,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安全,规避漏洞,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流失。
        一、汽车制造企业资产管理必要性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水平。通过科学的资产管理,可以实现对资产的合理配置,优化管理水平。就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通过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资产利用率,这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实现对资产的科学化管理,促进资产的购置合理化,使用规范化,避免资重复购置和浪费等现象,对于实现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第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汽车制造企业通过科学的资产管理,可以立足于企业的整体角度,对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可以最大化的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防止利用不当或者积压造成的浪费或增加管理成本。资产是企业的基础,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对资产科学的管理,可以促进资产的最优化周转、使用,这可以有效降低资产购置成本。评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有效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二、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研究考核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采购方面约束了领导审批权限、提出了技术、质量等方面要求,但未涉及设备购买可行性研究管理制度,使得资产的购买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新项目上线后一般都伴随着购买辅助设备,以配合新设备的使用,但在购买时,未对辅助设备采购后能否配合现有设备使用,使现有设备发挥最大效率进行考察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购买的固定资产因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造成设备闲置,到最后只能折价变卖或以废品价格处理,给企业造成资金及经济效益的损失。例如,笔者所在的企业新项目上线后,购买的恒温恒湿空调因不能配合设备的使用,导致闲置,最终折价变卖,给企业造成了资源浪费。
        2.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低
        当前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管理界限不够清晰,存在管理随意性的问题。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也无法得到清晰落实。在固定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台账,相关登记不够全面,在固定资产登记及验收方面缺乏完善制度,也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未在领用、调拨、转移等方面对固定资产做出详细记录,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够清晰化。

当前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方面也缺乏系统化的制度,企业未定期对账盘点,账实不符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资产损坏以及盘亏情况存在,很难制定固定资产索赔制度,责任追究不到位,因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制造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认识不足,仅仅重视考核指标,而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
        固定资产价值管理部门是财务部门,实物管理分别是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在购人、日常管理、退出等环节中,财务记账和实物台账之间,经常会出现资产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实物归口管理部门未能充分履职尽责。目前,很多工业企业未进行固定资产的实物归口管理,或虽然实行归口管理,但归口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流程不顺畅等原因,使得实物归口管理部门未能充分履职尽责。
        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
        1.建立固定资产购买的可行性研究管理考核制度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购买可行性研究管理制度。对于需要购买的辅助设备,固定资产购买申请人、使用人及设备技术人员除了考虑资产的性价比,更应综合考虑目前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产品生产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购买,以确保设备购买后能发挥最大效能,而非只是依靠理论做基础,拍脑袋进行购买。另外,应对固定资产购买后的使用情况及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若设备造成闲置或使用频率偏低等,证明设备购买失败,由此来考核相关责任人,确保公司财产发挥最大效益。
        2.提高固定资产盘点效率,加强退出环节的实物处置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识别系统,从购进环节就给每一个资产赋一个资产编码,将资产编码粘贴在资产的固定位置,确保编码内容和实物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内容一致井保持同步更新,资产盘点时,只需要通过手持终端对编码进行扫描即可进行自动账实核对,可以高效、快捷、准确的进行实时盘点。为避免财务账务核销后,实物资产迟迟不能处置给企业带来的隐性资产风险,可以采取先处置实物后核销账务的方式进行资产退出管理。通过使用部门先报损失预案,归口管理部门或者归口部门组织鉴定小组进行损失鉴定,提交会议研究的流程,待实物资产处置程序完成后,财务进行账务核销。
        3.及时处理报废资产的账务
        财务人员在进行在日常的盘点工作时,除了数量核对账实相符外,也应关注资产是否存在损坏的情况。尤其是车间资产管理人员应提高管理意识,要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若出现资产损坏的状况,相关设备负责人员应及时与财务人员沟通,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流程。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流程应由车间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高层领导等共同确认签字、审批,防止违规现象出现。另外,在处置报废资产中的部分零件时,因其随资产一起购进,无法确定零件价值的部分,财务人员可以参考购进替换的零件的价值进行报废,确保资产价值及折旧的真实性,不虚增。
        结束语
        总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贯穿资产的全过程,包括了采购、维修、技术改造、保管、转移、报废等环节,故应针对每个环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每一项有效的管理制度都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及其最大效率的发挥。除此之外,员工是制度的最终执行者,应做好员工的制度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及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将制度有效的落实,保证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艳妮.浅析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9,430(1):39-40.
        [2]刘朝玲.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9):188-189.
        [3]姚莉.浅谈中小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