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张掖市 734000)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我国对环境治理投入越来越大,许多企业都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但是现在由于建设规模庞大,许多水电站在运营期间难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水电站运营期间的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并行,使三者能够协调一致。本文就水电站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和实践
1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了新的部署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意识,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完善环保管理体系、确定环保目标
水电项目运营期间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并严格检查监督,对表现不佳的单位予以纠正,限期整改。水电运营期间项目方要完善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目标,并积极落实。
3增强环境保护管理意识
(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水保、施工,“三同时”制度,明确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创新观念,确保工程的绿色环保。在水电站运营过程中,为确保不破坏生态环境,应采用先进技术保护环境,建设绿色环保的水电工程设施。
(2)为达到环保的目的,应采取以下措施:向每个工作人员传播环保意识,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普及相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从被动环保走向主动环保,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土壤改良以确保植物生存;严格落实监督和执行合同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增强日常管理。
4应用各种环保措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1做好污水处理、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水电站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需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排放一级标准,全部用于电站厂区绿化浇灌及道路降尘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还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电站污水处理系统水质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检测评价。
(2)噪声环境。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噪声来源主要是发电机、空压机、各类泵等生产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声级强度介于65—103Db(A);实际运行过程中,采取了“发电机安装隔声罩、减振、厂房隔声、厂区绿化”等降噪措施。根据对发电厂房四周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发电厂房四周厂界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水电站运营期噪声能够达标排放。
(3)固体废弃物
针对机械设备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设置危险废物收集桶以及危险废物暂存间,按照危险废弃物特性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并与相关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协议书》。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桶集中收集职工生活垃圾,委托专业清运人员,并签订生活垃圾清运协议,定期清运至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水电站实现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甚微,其处置措施有效可行。
4.2应用工程措施和植物固定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1)建筑料场地开挖后形成的裸露地表,将弃料进行坑凹回填、平整,不影响行洪。(2)料场开挖结束后,对开挖后的边坡进行削坡开级,防止强降水造成坍塌和水土流失。(3)施工结束后,对料场和临建工程区进行平整,再覆土进行植树绿化,使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树种选择松树、榆树等。(4)对工程管理区进行土地平整,并在周围种草植树,进行绿化美化,营造一个优美的、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5)对发电厂房及变电站周围环境进行土地平整,硬化处理。
4.3做好水电站的生态流量管控工作
确保河流生态流量是推进环保水保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仔细核实生态流量,以便能根据当地条件和河流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水电站的生态流量,规定丰、枯水期生态流量值,以确保河水长流长绿长清。最后,要加强技术监督。建立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安装实时监控设备,促进水电站自觉实施生态放流。将生态流量监管纳入河流管理体系,加强日常跟进监管。目前我公司采取的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放流措施是在溢洪道或排沙孔工作弧形闸门底坎设置槽钢小垫块,闸门底部坐落在垫块上,闸门无法关闭,实施小开度放水,满足生态基流下泄过程不受人为控制的要求。同时为达到下泄流量的监测与监控要求,采用电波流速传感器结合闸门开度仪的方法,运用流速面积法原理计算水流量,选用相应显示器实现就地显示,并通过VPN专网远程传输设备把数据分配传输到政府监控平台实现同步监控,达到生态放流要求。但这种运行方式使得闸门长期低开度运行,不符合闸门一般运行方式,可能造成大坝溢流面及门槽部位的空蚀、空化、止水破坏,冬季存在泄流出口处易形成冰挂,溢流堰面中后端形成冰冻层,对溢流堰结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泄洪设施设备的安全,建议建设生态放流发电机组。各级电站均可根据电站实际情况在坝区架设1根DN1200的虹吸钢管,通过坝面将钢管引入大坝下游河道,钢管每隔一段浇筑C25钢筋混凝土支墩,钢管中部设伸缩节,下部设控制蝶阀,并以真空泵辅助,抽空管道内的空气,利用虹吸原理将上游水流不间断的输送至下游测,可满足生态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的要求。也可在下游侧修建小型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通过下游河道流量计进行实时监控,达到生态基流足额下泄和实时监控的要求,同时利用生态流量发电,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也达到了生态环保的要求。
5结语
“安全第一,环保优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是国有企业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因此水电站在运营期内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明确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和水土保持方案,科学规划并认真实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水电站环保、经济双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革路.水电站环保水保工作管理与实践[J].中国科技博览,2015(19):176.
[2]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