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 曹红亮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10期   作者:曹红亮
[导读]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前社会中很多领域的发展起到相应的影响。
        (福建嘉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前社会中很多领域的发展起到相应的影响。换句话说,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生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本文首先概述电气自动化,然后分析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运用,并对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PLC控制技术
        前言
        现阶段,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积极应用于我国各大行业发展中,特别是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而言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已经转变了原本传统生产模式带来的约束影响,逐步朝向社会中各大行业渗透发展,为促使电气自动化切实发挥自身的应用作用,这就需要加大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力度。就此本文通过研究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概述电气自动化
        本文所讲的电气自动化,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具有自动化检测、自动化决策控制等应用功能的装置,然后借助数据传输与信号两系统对电力系统开展自动化监控以及协调控制,通过以上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保障性的作用,能够切实保证供电可靠性。从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角度来讲,电气自动化作为其中一部分重要组成,一方面能够准确进行电力系统运行设计以及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等工作内容,是当前智能化发展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智能控制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电气自动化为实现同步实验在技术上提供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对实时仿真技术的研究构建了良好的仿真环境,通过运用其中各种类型电力装置测试,对推动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有积极性作用。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2.1计算机技术
        其一,电网调动技术,通过该技术可对电力系统进行信息收集,同时还能够自主调动我国各级电网,以此来促使国家电位设备有效结合,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此同时,电网中服务器、显示器、变电站终端以及打印设备等都与专门广域网进行连接,然后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统一性的调控。
        其二,智能电网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因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性质为非线性,促使网络实现由原本的m维转变到n维空间的非线性映射,复杂性比较强。但通过运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特有的并行处理和自学能力,切实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度;(2)专家系统控制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对电力系统所处运行状态为紧急、警告进行辨别,然后并根据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最大限度与故障位置相隔离,确保配电系统自动化能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3)线性最优控制技术,该技术是基于线性最优理论作为指导,运用最优励磁的方式来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期间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以此实现高效利用电力资源。
        2.2智能电网技术
        所谓智能电网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将其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组合,使其形成一种专门针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意义主要是对电网运行期间所有重点节点进行覆盖,然后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调控电网系统,而这种类型的数字化电网就是智能电网的初级形成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实现全面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除以上之外,在智能电网技术中,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该技术需要计算机技术提供支持,为达成实时、双向以及可靠的应用要求,该技术的实现还需要以来网络通信技术的更深层次发展和创新应用[1]。
        2.3PLC控制技术
        所谓PLC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对电力系统发出的指令自动进行编程、信息记录和预算,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期间产生的能量消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PLC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分析、整合、转换以及传递等功能,能够对某些柔性操作实现智能化控制;其二,通过该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单独模块信息进行相应控制,同时还可与信息总线进行通信连接,以此来对电力系统的进行有序控制,促使电力系统实现协调化运行;其三,将PLC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能够起到闭环控制的模拟功能,通过该功能来调节系统中各环路运行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两者之间的转换,能够持续性对系统压力、温度和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其四,通过PLC控制技术能够对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通电或断开控制,自动化控制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全过程。
        3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在电气工程中,所谓智能化也就是促使电气工程系统具备自我保护、诊断以及修复的使用功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电气系统在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要想切实达成智能化的发展目标,还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达成自我管理的运行模式,而不是通过人力、物力等对其进行维护,该技术以更智能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对整个系统运行进行自主管控的发展目标[2]。
        3.2仿真化
        现阶段,仿真系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仿真系统可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根据电力提出的不同需求,对最新研发出来的装置进行仿真测试,以此为之后的智能保护系统、数电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以上也从侧面表面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有朝向仿真化方向进行发展的趋势。从整体上来看,若将仿真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两者相结合,未来电气工程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3.3综合化
        要想转变当前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这就应该促使电气工程未来发展方向更多面,积极使用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依据来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性能,将与电气自动化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模糊逻辑进化理论等应用其中。另外,研究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技术专家也应该从多方面探讨电气自动化,以此来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指导理论[3]。
        3.4可持续化
        现阶段,我国对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非常重视,社会中各大领域的发展也要严格落实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电气工程也不例外,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运用各种资源,以此降低电气自动化在发展过程中浪费资源现象。
        3.5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在发展过程中,要求电气工程相关工作人员结构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在操作相关设备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设备操作能力,以此确保之后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设备调试等工作时顺利进行;若因工作人员自身对设备调试方面的工作不够了解,未来在使用期间出现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基于以上,电气企业可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刚进入岗位或技术不达标的人员需要进行入岗前培训教育,以此保证其未来进入岗位能够针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相应诊断和处理奠定基础,最大限度降低损失[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我国电力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应加快解决当前电气自动化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当前世界比较先进技术、理论等。基于以上,我国应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加大重视力度,科学应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以此真正推动我国电气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张成林.新时期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探讨[J].商情,2019,000(022):185.
        [2]崔维磊.建筑机电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名城绘,2019(8): 0571-0571.
        [3]龙仕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究[J].四川水泥,2019,271(03):27.
        [4]郑文娟.新时期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J].商情,2019, 000(018):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