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龚文英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10期   作者:龚文英
[导读] 摘要:在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加强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研究,认真实施相关完善措施,对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在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加强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研究,认真实施相关完善措施,对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目前,建筑内部电气设备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在具体施工中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应优化低压供配电运行环境,优化相关电气设备类型的选择,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影响低压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因素
        1、过载与短路
        过载是指电流超出了设备的额定电流;短路是指电路或电路中的一部分被短接。为保证建筑电气设计整体质量,促进低压供配电系统安全运行,应装设过载保护与短路保护设备。当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断路器保护装置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应答,切断故障电路,进而维护供电线路和设备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当用电设备数目较大时,负荷量增加会造成载流元件过载,过载电流是缓慢增加的,较短时间内不会对设备形成损害。而短路会造成电流瞬间增加,短路电流可达到额定电流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过大的短路电流会瞬间将设备烧毁,因此需要断路器迅速切断电源,防止出现事故或事故扩大。
        2、接地质量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供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繁杂,接地管理混乱等现象较为常见,部分施工单位不重视接地保护,没有严格依照规范进行接地,大大增加电气系统出现问题的风险,也降低了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保护装置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很多高层建筑的低压供配电系统均存在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设置问题,以致无法在短时间内监控供配电系统的漏电情况,增加触电事故及发生火灾事故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是电路中漏电流超过某一设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若机体触及电流,漏电保护装置会立即动作跳闸,切断电源,维护个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目前在设计低压供配电系统过程中,在选择与应用漏电保护装置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漏电保护器处于异常运行状态,不能发挥保护作用或经常性误动;②漏电保护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起不到保护作用。如:中性线重复接地,使漏电保护器发生分流拒动。这会削弱漏电保护装置的保护效能,降低低压供配电系统运行过程的安全性。
        二、我国供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电力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系统,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效果直接的决定了电力资源的供应效果,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国也在不断的加强电力事业的建设。大部分地区的供配电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供配电系统的完善程度与当地的电力资源需求情况还处于不相匹配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设备的不健全,许多的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存在缺失,影响了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影响了正常的电力供应,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停电断电的现象经常的出现,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另外,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供配电系统检修的不及时,许多陈旧和落后的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这些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很大,对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带来的很大的影响。


        三、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法
        1、实现资源安全的共享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供配电系统中的数据中心,不仅可以实现安全管理,还可以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合理调配资源。具体说,通过监控、收集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压、电流、波形、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及其变化,然后加以整合和深入分析,为消除隐患、资源调度等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对网络建设水平的促进还有助于系统网络质量的优化,进而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共享。再者对于电力调度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即以系统运行参数监测、电能质量监测、远程计量监测为基础,确定用电负荷实际情况,然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调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配以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可减少操作失误或者资源浪费。概括地说,便是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可在实现网络共享的同时能够优化整合数据,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电提供保障。
        2、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合理规划
        对电力系统的供配电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尤为重要,但是这个工作的管理内容相对较为复杂。由此相关的建设人员应采取科学的手段,这样能够提高对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相关设计人员进行供配电系统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全面的进行考虑,进而整合设计出多套设计方案,寻找最佳的适用性配电系统。在此过程中,还要系统的对设计人员进行分阶段分模块处理,确保所有系统能够符合系统化的控制。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多方面进行音素划分,考虑该方案实行的可行性。而且设计人员应结合地区性电力系统的状况,保证配电网络能够实现针对性。
        3、电气自动化对供配电系统信息化网络的构建
        第一,在供配电系统的传统运行模式中,管理数据的记录、运行模式的调整等管理环节都需要人工进行开展,而随着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构建起了供配电系统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管理人员不但实现了笔者上述提及的对供配电系统的远程网络控制管理,还实现了通过构建供配电系统内部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来提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科学性。
        第二,在供配电系统的传统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经验不足,对运行参数、各类型运行故障都缺乏深入了解,也是导致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低下、故障频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随着供配电系统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管理人员可通过对供配电系统运行日志、故障处理案例的数据调查分析,来实现对自身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4、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
        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并不十分理想,因此需要结合我国供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优良的先进技术,将其转化为适合我国供配电系统的技术方案。换句话说,要想进一步凸显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作用,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贯穿于发电、配电以及输电整个过程,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操作,对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电网加以合理调动,并在小电网供电不足时利用自动切换功能对其运行质量进行保障。与此同时,基于电网自动化还可以数字化处理数据信息,促进供配电系统更快、更稳地发展。如在网络信息与电气信息控制一体化系统中,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能够达到机电结合的效果,加上实时化的自动监控和远程操作,可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解决系统故障,实现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生产和管理。
        结束语
        综上,电力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能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进一步促进供配电系统的各项功能不断发展,促进我国现代电网的早日建成,这对于我国供配电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育玮.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5).
        [2]金峰.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14)
        [3]朱圣浩.浅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