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发表时间:2020/8/1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周叶欣
[导读] 虽然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属于非盈利项目

        摘要:虽然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属于非盈利项目,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则是非常显著的。在市政道路蓬勃建设的背景下,市政道路工程的造价也水涨船高,而在确保道路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市政道路的工程造价,成为重要问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影响要素;控制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市政道路,保障其建设质量同时控制其工程造价成为重要难题。市政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成本非常大,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考虑建设质量的同时,工程造价也成为关注的对象。本文对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展开分析,提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控制对策。
        1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与普通公路是有一定区别的,简单来讲,市政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以及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而公路则是连接城市、乡村等之间,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两者的建设标准以及管理部门等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对于市政道路不仅包括车辆的通行、管网,还需要考虑人行道以及绿化等。就城市而言,市政道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一种标志,更是与城市发展建设联系在一起,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政道路的建设也因为项目大、工程紧、战线长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复杂,问题多样,影响其造价,增加成本。如果遇到在城市繁华路段施工,还需要面临较大的交通组织压力。
        2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分析
        2.1市场条件
        市场条件对城市道路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路的市场供求状况和竞争状况,如果基础建设的需求量很大,则会造成人力成本增加,相应的建设设备和建筑材料价格也会增高,这使得道路的建设造价必然提高。然而,如果基础建设的热潮过去,就会使得人力、建筑材料和建造设备等供大于求,使得相应的工程造价降低。例如我国5a前钢材料的价格很高,使得钢结构的建设造价显著高于混凝土材料,综合各方面而言使用钢结构会显著增加成本;但这几年随着我国鼓励开发钢材,以及基础建设浪潮的缓慢,使得钢产能过剩,建造使用钢结构的工程造价并不显著高于混凝土材料。
        2.2施工方案
        道路建设方案是影响施工成本的最关键因素。一般施工方案是根据业主规划要求设计相应的建造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反映了施工方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体现了施工中所需要的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不仅造成施工操作过程的繁杂,还会延误工期,同时增加工程造价,对于业主和施工单位都有恶劣的影响。因而,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各类施工方案应该遵循科学而简单的理念,以经济适用性为标准,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根据施工单位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施工单位的优势,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控制施工造价。
        2.3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成为影响施工造价的重要因素。首先施工建设质量直接影响道路后期的运营状况,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与交通,同时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维修和加固,从全寿命成本来看,施工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工程造价是非常显著的。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就需要增加施工投入,但这并不是线性相关的绝对关系。要想保证道路的建设质量,第一,并不是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越高相应的工程造价会显著提高,变得非常不经济;第二,也不是降低施工成本越低对应的施工质量就越差:第三,存在最佳施工质量的选择点,使得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建设成本较低。
        2.4施工管理
        首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对建设参与的各种人员实行责任及安全管理,一方面保障这些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避免因为违规操作产生的安全事故。因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同时需要对涉事人员进行医疗甚至善后,需要耗费较大的工程成本。

其次,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量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材料补充,可以避免因为紧缺而造成的工期拖延等问题,也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避免劣质材料和不满足要求的施工材料进场,这些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是非常关键的。最后,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大型工程建设往往依托重大型机械设备,对这些机械设备的周期性维护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施工中,需要跟踪各个机械的运行状态,做好机械保养,对于出现故障的机械,应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因此带来的施工质量问题。
        3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3.1决策阶段加强控制
        ①保证相关材料信息的正确性,在决策前期,会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前期的调研工作,对基础材料的收集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就比如对工程项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信息的收集,就必须要深入实际场所去考察,采用专业的设备去测量,得出真实的信息,以便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②确保对项目的分析把控,在确定市政道路建设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方案成立之后,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2加强对设计图纸的会审
        在设计图纸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多项会审,相关的施工单位以及部门都应该参与设计图纸会审中,严格的审查图纸中的各项内容,确保图纸的合理性,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了解图纸的设计要求、设计标准,避免后续出现对设计图纸不熟悉而造成失误。在对图纸会审过程中,如果发现疑问、错误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提出、讨论并且修正,避免在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图纸,增加成本。
        3.3加强对材料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就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个科学性的分析,比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哪些方面可以实现就地取材,以此来节省材料中不必要的开支。然后是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和采购,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价格,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方对比,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价格。市政道路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庞大,对于材料的采购,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商,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变动幅度太大而增加成本,一方面可以避免施工过程材料出现供应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以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合作商家。最后对于材料的管理,主要是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熟悉材料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条件,做好材料的存放、安置工作,避免材料的浪费。
        3.4加强施工管理
        首先对于施工方案的实施,施工方案作为现场施工的标准,相应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提前做好施工安排、人员规划。比如提前对后续工作进行安排,关注天气变化,合理的调整施工计划,保证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还需要做好现场管理,包括对技术的监督等。然后是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安全培训和监督,在施工之前,做好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针对一些安全系数比较高的施工技术,比如危险机械的操作,要提前做好技术指导和演示,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类资源在城市得到了高度的集中,人们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市政道路的建设造价也水涨船高。对此,保证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同时有效地控制其工程造价,是具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雪芹.市政道路工程造价风险评价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2]余娟.市政道路造价的影响要素与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3,(35):169-170.
        [3]杨静.探析市政道路造价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J].北方经贸,2015,(7):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