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电力的需求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种对电力高需求的现状处于长期存在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意味着人们对电力行业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电力行业的竞争力,成为电力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电气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结合产物,极大地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高效性,为电子系统规模化、科技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故此,文章将从技术概述、技术优势、技术分析、技术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电气化水平提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运行;应用
引言
我国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历史初期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突破。它在我国的航天、军事等领域均得到了合理而又广泛的应用。它早已成为当前工业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水平也在某些角度反映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实力。目前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课题以能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1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
1.1 促进控制目标的实现
以往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很难提升,原因在于传统技术从根本上的制约,由于传统技术采取的是总线控制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难度,因此,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就很难实现飞跃。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低效的运行系统呼唤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通过将自动化技术引入电力系统中,突破传统的总线控制模式,从而在有效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提供了保障,促进控制目标的实现。
1.2 优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成本
在以往的电力系统中,传统技术无法发挥设备的功能,在有关维护电力系统的设备方面,相关电力单位还需要单独投入资金,不仅在资金上有所浪费,而且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用户的用电安全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于是,有关电力设备的运行现状呼唤自动化技术的加入,对电力行业来说,能否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用电环境是最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标准,为此,用来保障电力环境的设备就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在新的科学技术环境下,实施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避免电力单位更多的资金投入,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帮助实现电力行业的最优发展。
1.3 便于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
电力系统的维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电力人员需要收集和处理电力系统的运行信息,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庞杂,传统的维护技术无法实现数据的适时呈现,在信息整理以及利用方面都有所滞后。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很容易使工作人员丧失耐心,进而加大了数据整合的失误率,不利于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当前的电力系统维护工作呼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及时、更科学的数据信息,实现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2.1仿真技术
电力系统应用仿真技术,是指通过模拟运行试验,判断系统运行可行性,并根据仿真技术应用结果判断系统是否可以运行,为系统运行与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传统电力系统中虽然也会应用模拟方式进行预测,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模拟流程相对比较复杂,模拟时间长,模拟结果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自动化仿真技术,可以优化传统模拟过程中,将所有参数、指标放入到模拟软件中,通过建模方式精准预测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稳定电力系统运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2.2集成管理技术
我国主要采用中心式供电系统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将结合各个电源点电力能源生产情况,科学安排电力输送、电力能源调配工作。我国电力系统管理对象多、范围广、层级多,因此电力分配、电力输送难度大,相互之间衔接过程中容易出现难问题。因此电力系统在统一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动化集成管理技术,将所有管理对象均纳入到系统,合理构造系统运行结构,通过信息技术大批量处理调配与输送电力需求。
2.3智能控制应用
传统技术对电力系统实施的控制,既不能实现对故障的及时发现,更不能实现对故障的及时处理,因此,在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几乎无法实现创新优化。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突破以上问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能够在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从而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突破了以往人工技术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种种阻碍,彻底实现运行效率的提升。
2.4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普及水平
要从计算机硬件系统配置的角度出发,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广方案的创新,全面使用智能化技术替代人工操作,为变电站基础性管理工作智能化水平的升级提供帮助。要强化对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的重视,结合变电站所需的监督技术需求制定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方案,以此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实时仿真系统,由于性能系统太大,无法测试系统的稳定性或可靠性,无法进行现场测量,因此仿真系统是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趋势。该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性能系统暂时稳定状态的验证,而且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各种新型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形成仿真系统,为柔性传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还应指出的是,仿真系统的引入可以动态地控制负载,为下一步的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不断地研究新的理论和技术可以提高能源系统的集成度、身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配电自动化技术。我国采用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模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一些先进的软件与传输网络理论紧密结合。负荷预测采用神经网络或细菌化疗算法,潮流计算采用虚拟潮流算法,另外,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技术上和国际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网络、供电及一、二次设备自动化第二类农村电网,前者主要采用电缆作为基本供电方式,后者主要采用架空线路。虽然这两种类型不同,但配电网主要由电源、自动化设备和网络结构组成,根据不同的形式形成不同的配电网。在第二类中主要对自动化装置等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能源系统的远程控制和控制功能。继电器等保护装置是遥控装置可靠运行的基础。它广泛应用于户外场合,需要连续供电以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但自动化系统与协议之间没有协调,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研究,寻找新的协议,以达到系统自动化约束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需要具备发展的眼光,充分响应新时代的变化,以技术的创新升级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3):85.
[2]王晓霏.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析[J].智能城市,2019,5(23):198-199.
[3]张鹏久.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创新[J].科学技术创新,2019(34):177-178.
[4]王彦武.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途径[J].中国设备工程,2019(22):190-191.
[5]陈楚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