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张越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越
[导读]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直接关系着国土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而且也关系着环境保护的成效,因此应当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将规划工作中的各部门权责分明,树立正确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为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平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3300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直接关系着国土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而且也关系着环境保护的成效,因此应当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将规划工作中的各部门权责分明,树立正确的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为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主要分析了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关键词: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基本特征
        引言
        在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分类别进行管理,而自然资源的分类管理需要结合国土的空间规划完成,因此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分类管理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充分尊重自然资源类型的多元化,也要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明确区分陆海资源权级,最后要对一些重点的自然资源进行单独统一的管理。在推进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分类管理时,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办法。
        1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特征
        1.1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构建五级三类四体系总体框架
        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了五级三类四体系,五级规划代表了各级政府掌握特定事权,强调各级规划的差异性,即对全国、省、市、县以及乡镇实行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管控;三类指的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四体系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正常运转的四个重要运行体系,包括了法规政策、规划编制与审批、技术保障以及规划实施与监督,在运行与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权责原则,即组织编制的主体也负责实施,审批主体也负责监管。
        1.2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具备一定的特色
        ①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主要体现在承接国家意志,对国家发展做出具体规划,落实好国家重大决策部署;②科学性,在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与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积极引入大数据挖掘、乡村营造与城市设计等先进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具体的工作;③协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相关规划的有序开展,使其具备各自的时空坐标定位;④可操作性,借助约束性指标、指导性要求、传导机制以及刚性管控等,对下级国土规划编制加以调控[1]。
        1.3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达到了高度的全面性
        从空间规划编制内容来看,其全面性体现在统筹全局,协调各区域,切实把控全局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布局,对国土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社会工程项目的建设,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更具时代特征的城乡风貌。其次,还对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重点水域与海域以及文物等实施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在对省级和市级国土空间进行报批时,自然岸线保有率也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审查内容[2]。
        2自然资源资产国家分级管理分析
        (1)根据“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自然资源逐渐由中央与地方政府进行分级管理。
        国务院、各级政府在各自权限内分别行使对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的职责,各自然资源单行法律中均有所体现。草原、森林和矿产资源大多由国务院主管部门进行全国性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工作。水资源由于其流动性和区域性,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其在各地所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行使监管职责[3]。
        (2)自然资源按要素来分,可以分为大气、水、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湿地等几个部分。除湿地现行没有专门法律、大气适用污染防治法律之外,其它要素都制定了专门性的法律,且都在其中规定了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其权限。机构改革之后,产生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也将设立专门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


        未来要处理好综合统一管理与专门性监管的关系,管理机构职责的行使应考虑到自然资源之间性质的差异,设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制度,采取不同的资产化的途径和方式;监督机构要加强系统监管和保护,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原真性,维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功能,实现由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的转变[4]。
        3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保证概念上的界定
        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自然资源分类时,要对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有效的鉴定,才能够做好调查开发以及消耗补偿等相关工作。通过结合国土空间的规划,能够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对自然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提高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能够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工作的有效落实。
        3.2 充分遵循综合性、事权性、一级并列等相关原则
        由于自然资源分类直接影响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时应该与自然资源的管理事权进行有效的匹配。比如一级类的应该对应国家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的事权,并且对资源的类型以及管理的权限做好划分工作,而二级类是对应的地方资源保护以及城市建设,从而确保与开发许可制度相衔接[5]。
        3.3 制定自然资源分类的相关思路
        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下的自然资源分类工作时,必须结合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与自然实体的空间特征、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以及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要求相匹配,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对于各种自然空间进行科学的划分,要结合土地资源以及功能用途,对自然资源进行划分。要匹配规划层级,以便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有效监管。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着层级上的划分,因此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划分时也要进行匹配规划层级。在对自然资源的成绩进行划分时,既要和自然资源的基本产权制度相协调,进一步明确产权,并进行价值量的核算,也要适应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3.4 进行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在推进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资源分类工作时,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系,可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一级类包括耕地资源、湿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矿产用地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建设用地和自然保护旅游地资源。为了加强管理可以采取编码的方式,对自然资源分类采用四维阿拉伯数字的编码方式[6]。
        结束语
        国土规划是基于现阶段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战略目标、方向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针对资源开发与整治保护等环节所采取的战略部署,本质上属于国土资源的综合布局。在对资源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时,为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管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因此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和多样,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时应该充分尊重自然资源的多元性。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丰富自然资源的类型,并且明确自然资源的界定,才能够结合自然资源的特征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陈长成, 邓木林, 朱江.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分类[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5):9-14.
        [2]董祚继.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J]. 景观设计学,2019,7(1):88-93.
        [3]王开泳,陈田.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建与制度环境改革[J].地理研究,2019,38(10):2541-2551.
        [4]金贵,王占岐,姚小薇,等.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3(5):48-53.
        [5]董祚继,吴次芳,叶艳妹,等.“多规合一”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6]王东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J].浙江经济,2017(19):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