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整备场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贺龙
[导读] 摘要:机车运用之后需要进行检修才能保障下一次运用安全,而机车整备就是检修之前的必要环节,对于检修质量和下一次机车应用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机务分公司朱盖塔运用车间  陕西神木  719316
        摘要:机车运用之后需要进行检修才能保障下一次运用安全,而机车整备就是检修之前的必要环节,对于检修质量和下一次机车应用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信息化建设在机车整备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有效的建设路径,以提高机车整备场信息化建水平。
        关键词:机车整备场;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数字化
        引言:2013年起,我国多个地区的机务段以及铁路局都已经着手开展机车整备场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装备,进行智能化检测,并推行标准化管理措施,以提高机车整备场的规范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之下,探讨信息化机车整备场技术应用,有利于提高数据集成、整合、交换和共享的水平,拓展现在信息管理应用范围,打破孤岛效应,形成规范安全有序的机务段管理体系。
        1机车整备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机车整备场设备升级,避免设备老化或者功能不全而造成相映的安全隐患。对蒸汽、内燃机车的作业进行信息化的改造,适应目前的电力机车作业需求,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其次,信息化建设可以在复杂的整备场作业当中改善工作步骤,降低工作复杂程度,按照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信息化作业制度建设完成之后,工作人员不再需要手动完成挂接地线、开机车、天窗登顶等相关作业,由数控装置完成地检配合,节约大量工作时间,降低工作难度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工作失误或者流程错误,造成整备作业效率低下。最后,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改善原有整备管理信息共享存在差距的问题,提高安全科、运用科、技术科等不同专业部门沟通交流的水平。打破信息孤岛,对故障问题和维修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全面剖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维修的有效性。
        2提升机车整备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路径
        2.1建设标准作业流程
        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完善,是机车整备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效率的根本路径,各部门应通力配合,做好建设前期的准备、建设中期的对接以及建设后的高质量应用。
        首先,按照统一的工作模式,保障标准化整备场建设顺利完成,并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标准化作业手册。例如某机务段公司就下发35到72号文件,要求从2017年开始全面推行标准化整备场建设工作。对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建设定岗定责的岗位责任制度,对于机车车轮、走行部动态检测装置以及整备作业平台建设进行严格要求。
        其次,按照目前的机车整备总体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的探讨,形成标准化的作业程序,保障工作人员可以在现有流程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信息化建设并不等同于在线作业,而是要全面吸收线下检测的优势,整合成为线上加线下的综合作业模式。例如某机务段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就根据二维码车号识别系统改进车顶检查作业模式,应用数字化的加载平台,对于车辆信息进行实时传输与分析。将车辆识别的时间降低70%,大大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
        最后,建设标准化作业流程之后,还要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例如吸污作业、洗车作业、检测工作人员、地勤司机等等,保障其可以按照三电检测流程、车顶作业流程、保洁作业流程等等,动态进行数字化管理体系的调试。根据信息平台上传的车辆检测数据、动态检测数据,及时完成对故障的定点定位,并自动按照系统提示生成准备合格单上报到中心管理平台。
        2.2建设整备信息管理系统
        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铁路朝向信息化、智能化、流程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而推行信息化作业管理平台建设是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第一,按照目前的大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完成机车整备任务单的自动生成,避免人工的错误操作,造成信息冗余、信息丢失或者错误信息登记等问题。还要配合大数据的自动挖掘和自动分类管理,对机车故障信息进行全方面的自动反馈,这种全自动的数据管理和信息上传模式,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效率。

某铁路管理部门应用这种信息平台综合建设的方式,数据采集时间缩短70%–80%,分析精准程度提高50%–60%,故障处理工作自动推送降低的成本超过20%,大大提高了经济效能和工作效率。
        第二,按照目前的整备作业计划进行战略规划与调整,对各个机务段进行分级整备,并按照不同的作业流程,例如动态检测设备、洗机车等设备的作业时间采集数据,安排人力进行系统性调整。这种精准化的人员分配模式,更有利于目前的机务段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的分配,改变原有粗放发展模式对于机车整备造成的效率影响,提高工作的完善性。
        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结合目前的GPS定位功能,开展机务段的电子地图,实时反映几车在整备场当中的位置,有利于工作服务中心对于车辆信息和人员信息进行调整。GPS电子地图当中还可以按照红色、黄色、蓝色等不同的颜色,对于整机车故障、机车运用机车、其他正常机车标以不同的颜色。当错误信息出现时,及时发出警报,发送信息,提醒设备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调度。故障处理通过之后颜色自动改变,生成机车整合合格证。
        2.3推行标准化工作制度
        机车整备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推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可以降低不同工作部门之间的矛盾。
        ⑴健全人员配备,按照目前的信息化体系分析数据资源。成立检测班组,推行线上加线下的联合检测模式。某机务段推行标准化工作制度,将电力机车车顶检查性能检测、隔离开关操作检测、轴报、微机数据等工作,划分到检测班组的工作日常当中,通过定期检测以及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于数据中心上传的信息问题进行全面的管理,并应用大数据的自动采集,例如EOS系统、FTP系统车载分析装置,完成信息的回传。对走行部动态监测,做到职能明确,标准清晰,流程规范。
        ⑵进一步对管理系统进行细化,例如新设备新设施投入使用之前,通过固定的检测系统完成监控上传错误信息,建设专项管理手册,指导工作作业和设备操作。某机务段的信息建设平台将机车整备场的检修范围划分为九个,设置设备操作规程九个,以对应这种不同的检修范围实际情况。加强设备的检查保养和应用,以提高检测的效果。
        ⑶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升级管理制度,还要实现安全有序内外兼顾。某机务段在改革过程当中,应用信息化标准作业重新修订公布标志。升级标识管理系统,安装目前的工装设备标识,现场引导等等,对于机车整备场的平交道、转盘线、自动检测装置、安全作业区等等,进行不同颜色的标志,在整备场设置古道标号标识进行自动化的识别,纳入到日常管理体系中,建立了6s管理系统。
        2.4开展前瞻性安全防控
        目前机车整备场的安全信息管理主要是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建设信息系统之后可以全面加强事前安全防控在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当中的作用。
        一方面,推行标准化整备场危机联控模式,在车顶人员未全部下车的情况之下,隔离开关不能操作,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车顶作业人员直接从三层平台介入,并不需要直接操作开关,大大提升安全等级。
        另一方面,按照大数据深度挖掘的方式,对于传统作业当中容易出现危险的部分进行定点定位分析,例如,受电弓动态检测危险率比较高,进行信息化改革之后,可以通过数字信号的分析,感受受电工的现状和状态,提高机车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铁路公司对于整备要求不断提高,只有推行管理信息化,对作业流程工作配合、组织、调度,进行全方面的现代化管理,建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纽带,才能够提高铁路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寇伟.机车标准化整备棚设置研究[J].郑铁科技,2019(04):16-21.
        [2]赵超,胡卫民,吴子建,朱乾鎏.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数据跨局回传方案设计[J].控制与信息技术,2019(05):60-62+67.
        [3]孔文,李修东.神朔铁路电力机车数字化整备平台构建方案探究[J].神华科技,2019,17(09):7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