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赵元海
[导读] 摘要:将BIM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盾构吊装管理平台中,可提升安全管理平台的构建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实现的集中表现。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将BIM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盾构吊装管理平台中,可提升安全管理平台的构建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实现的集中表现。本文简要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和BIM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技术应用形式,重点探究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途径,以期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
        前言:物联网与BIM是目前先进的技术形式,通过对大型盾构吊装分析可知,将物联网技术与BIM应用在吊装施工管理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安全性与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相关技术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和BIM的概念和意义,并且研究科学合理方式,完善安全管理平台技术形式。
        1物联网技术与BIM概述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网络的一种形式,以实物为主要载体,进行互联互通,现阶段物联网技术主要以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为核心,通过信息传输、获取和应用的方式,实现对管理目标的实时追踪。实践应用环节,射频识别技术使用比较广泛,该技术也被称为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信号,可实现在不接触物体表面的情况下,对目标管理物进行身份信息识别。
        而物联网中的传感技术主要用于获取信息,物联网技术是移动网络和数据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将其应用在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可实现对目标的追踪定位与识别,并且通过与后台管理运行中心的配合,实现对相关施工建设的科学有效指导,提升工作效率[1]。
        1.2BIM技术概念
        BIM一般指建筑信息模型,是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主要的管理技术形式,其主要应用三维动态模型和立体化可视技术,并且结合计算机、信息数据,实现对建筑项目施工设计、施工、运行和结算竣工阶段的全过程管理。BIM技术在大型盾构吊装领域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可提升管理与吊装施工能力,发挥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有利于提升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服务水平。
        2BIM与物联网技术的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2.1管理体系构建
        为构建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提升技术应用水平,需要构建管理体系,利用传感器装置获取相关管理信息,并且将其应用在管理平台数据库中。具体应用中,管理数据库相当于人体大脑,发挥指挥与控制功能。同时,在管理工作中,应通过BIM技术将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的细节进行动态化模拟,使得安全管理平台发挥实际作用和价值。具体工作中,通过BIM与物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技术性,促进大型盾构吊装数字化进程。
        管理体系构建中,应对各项安全要素进行分析,尤其是吊装施工现场的安全要素,对人员、设备和材料应用进行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此时,需要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动态可视化模式,对大型盾构吊装全过程进行模拟,并且引导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观看与学习,严格按照拟定的施工方案与技术,解决现场吊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吊装施工技术应用更加安全可靠[2]。
        管理体系构建也应包含管理制度和具体执行方案,大型盾构吊装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因素,需要通过安全管理平台提升吊装控制能力、降低施工风险。实践表明,将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大型盾构吊装施工现场可有效提升安全水平,对落实施工建设方案产生深远影响。项目吊装施工中,需要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对各项工序进行监督与指导,作为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管理方式与方法的研究,是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相关施工人员应对此问题提高重视力度,注重在吊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技术,提升工作能力。
        2.2智能化方式实现
        基于物联网和BIM技术应用,大型盾构吊装更加智能化,技术应用更加安全可靠。实践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平台基础上,对吊装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与组织,发挥人员应用优势,并且注重提高其技术使用能力,注重在智能化管理方案和技术标准下,对以往的大型盾构吊装施工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并且对吊装施工步骤进行规范,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此外,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大型盾构吊装现场,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性,落实项目承建企业的安全管理技术方案。

基于智能网络和监控技术应用,可对吊装现场进行实时管理与监督,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操作得到规范,有利于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同时,通过遥感技术、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系统的有机结合,对施工现场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与控制,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基于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升级,促使智能化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实践应用,保证大型盾构吊装过程安全稳定。
        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利用物联网和BIM技术,大型盾构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吊装效率和管理能力均获得进步。实践表明,大型盾构吊装施工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与完善,发挥安全管理工作优势。此外,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管理平台构建中的应用,也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行业集中化管理方式实现,对整体管理效率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大型盾构吊装工作中,应善于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保证现场吊装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吊装安全设计
        对吊装安全设计是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的核心部分,需要对相关技术应用进行详细说明,发挥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价值。在吊装管理平台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射频识别技术,对管理要素进行身份识别,并且利用传感装置获得相关安全管理信息,提升安全控制能力。在大型盾构吊装现场操作,对不同工况条件和吊装步骤,均需要进行技术应用,构建基于安全管理的电子标签,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系统科学。同时,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管理要素之间互联互通,安全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有利于发挥安全管理平台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对BIM技术的应用。
        实践中,将BIM技术应用在管理平台的智能化构建中,使得各项管理要素形成系统模型,通过工程建模的方式,对各要素的安全性能进行展示,并且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施工隐患,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同时,相关技术应用可实现对大型盾构设备吊装的全过程管理,不仅能够在吊装施工中进行质量安全控制,也能够在后期维护与运行阶段进行安全因素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项目施工建设中,应关注对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水平,善于利用先进技术对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提升其智能化、数字化应用能力。
        大型盾构吊装安全设计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利用智能网络化技术对吊装过程进行监控,配合传感器装置收集吊装管理相关信息和数据。同时,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可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动态模型,对整个过程进行模拟,预先判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应用不足之处,并且,进行解决方案设计,强化过程管理能力。
        其次,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大型盾构吊装的安全因素进行审查,包括设备应用安全、人员和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并且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使得技术应用形式更加先进,满足现代化管理目标。安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物联网将各项管理目标进行有机联系,并且设计优化改进措施,提升物联网服务能力,为安全管理平台的升级进步提供可靠保证。
        最后,以BIM技术为核心,对吊装操作的全过程进行审核,确保大型盾构吊装施工满足行业先进水平,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BIM技术为工程项目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管理方式,对技术应用进行推广和普及,善于对管理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使得吊装施工更加科学完整。BIM在安全管理平台构建中的应用,有利于管理模块的深化,对平台设计完整性提高可靠保证。
        长远分析,大型盾构机吊装安全设计方案的落实,有利于促进资源与技术合理分配,促进企业经济利益合理实现。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项资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并且对相关管理要素进行智能化分配,保证大型盾构机吊装施工管理在技术可靠前提条件下进行。同时,在吊装过程中,对BIM和物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应用,可减少大型盾构机吊装施工难度,由此保证施工进度,促使各项工作在管理框架范围内开展[3]。技术应用过程中,减少了人工投入,由此降低风险,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安全,对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关注BIM和物联网在安全管理平台构建中使用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将BIM技术与物联网应用在大型盾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中,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构建管理体系框架、应用智能化方式与方法、吊装安全设计等等。相关措施应用可升级完善吊装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有利于提升吊装工作效率、保证安全性与稳定性,对实现大型盾构吊装技术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帅,孟康,周晶.盾构机吊装进退场技术案例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20,38(05):7-9+71.
        [2]张春杰,张硕桐.BIM、物联网、云计算在地铁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111-112.
        [3]林水松.某MALL大型钢构吊装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09):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