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模式在使用单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8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危化品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以及使用风险,
        摘要:危化品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以及使用风险,浙江温岭6.13危化运输车爆炸事故警钟长鸣,为有效防范危化品在使用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重大事故,应该积极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全面的保障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使用质量以及安全,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灾害事故。
        关键词: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模式;使用单位;应用
        危化品由生产到运输再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存在许多影响其安全的因素,不仅涉及到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和使用保存,同时也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有关系,鉴于危化品的危险性,使用单位必须做好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工作,通过构建合理的管控模式来降低安全影响因素,这对确保危化品安全管理和使用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使用单位而言,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除结合使用环节的特点来予以高效应对以及安全管控外,更要结合危化品生产运输环节等过程中的实际特点,行之有效的提升和优化安全管控水平,综合全面的提升危化品的整体安全管控力度。
        1危化品安全管控的实际现状
        对于使用单位而言,做好危化品的安全管控,尤其是做好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提升危化品安全管控的力度与成效,多措并举全方位优化危化品的安全管控水平。但现阶段,在危化品安全管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直接影响着危化品安全管控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使用单位的使用安全。危化品安全管控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管控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危化品在生产、运输以及使用等环节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危险,若不注重科学全面的安全管控工作,必然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现阶段,在危化品的安全管控过程中,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虽然现阶段,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业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建,但现行法律条款更多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并没有从细节层面着手,也没有进行精细化的落实,这就使得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应用成效,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现阶段,危化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危化品的生产运输方式等日益发展,迫切需求法律法规的持续更新以及同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危化品的安全管控成效。
        第二,安全管控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可以说,在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若不注重安全隐患的科学排查,若不注重安全隐患的精准管控,必然会滋生相应的问题,也容易给使用单位带来较大的发展威胁。现阶段,使用单位在危化品安全管控的过程中,尚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责与分工,也没有成立专门化的安全部门,更没有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这势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危化品安全管理成效与质量。
        第三,缺乏高标准的危化品使用设备。使用单位是危化品的直接使用主体,他们在使用危化品的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成效,为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效益,必须结合危化品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威胁等,充分全面优化硬件设施。但现阶段,在危化品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缺乏对危化品危险性的认识,使用单位缺乏必要的投入,致使危化品的生产、运输以及存储设备等不符合标准以及要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危化品的整体使用安全。
        2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模式在使用单位中的应用
        危化品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以及危害性,若不注重安全管控,造成危化品泄露,甚至发生起火,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危害,甚至还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事故。为此,在危化品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应该充分全面的理清自身的职责,应该充分全面的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任务,积极采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的科学模式,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和优化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成效,科学全面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风险。


        2.1积极推动法律法规建设
        对于危化品使用单位而言,他们在使用以及管理危化品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科学标准的实施,精准全面的把控各个环节,最大程度提升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力度,综合全面的提升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成效。现行的法律法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发挥使用单位的主体管理责任,结合使用单位自身的经营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危化品管理措施以及管理设施等,积极制定精细化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方案,依托于精细化的管理方案来全面指导以及精准管控各个阶段以及各个流程,最大程度提升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成效。同时,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监管以及引导职责,积极推动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积极寻求立法部门的重视,继而从法律法规的完善着手,全面更新和补充现阶段新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好的提升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整体水平。
        2.2建立健全安全管控模式
        对于危化品的使用单位而言,他们在使用危化品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对生产、运输环节的重视,认为只要将其运输至企业,并进行相应的保存,就可以直接使用。殊不知危化品在它的全生命周期内都有可能产生危险,尤其是可能滋生潜在的危险。为此,在实践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更好的优化使用单位的经营发展效益,应该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模式。一方面,在危化品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细分它的生产、运输、使用、存储等不同环节的特点以及可能滋生的安全隐患,继而从隐患排查着手,积极全面的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方案以及管理细则,确保管控模式能够真正涵盖各个环节以及所有工序。另一方面,在危化品的使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构建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将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等相互关联,充分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以及具体分工。一旦出现问题,要启动快速的问责机制,以此来更好的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2.3科学配置安全管理人员
        在危化品的使用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安全管理成效,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模式,应该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科学全面配置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整体能力。一方面,使用单位应该结合具体的工作需要以及岗位需求等,科学配置数量充足的安全管理人员,引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明确安全管理的任务以及分工,充分全面的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单位还应该落实科学全面的培训机制,全方位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他们掌握最新最全的安全管理以及预防知识。
        2.4科学配置专用型的设施设备
        使用单位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危化品的实际特点,应该充分提升自身对危化品的认知,积极采购科学且先进的设施设备,更好的提升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水平。使用单位要按照不同危化品的性质以及危害等级等来做好相应硬件设施的完善和更新,及时添置全新的设施设备。
        结论:
        危化品具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它具有较强的危害性以及腐蚀性,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起火或者其他安全事故,后果不堪想象。为此,在实践过程中,使用单位应该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模式,综合全面提升危化品安全管控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嘉毅.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8(33):178.
        [2]王琼.化工企业危化品储存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7):1598.
        [3]孙玉同.化工企业危化品安全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2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