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军队安全管理条例》提升部队 安全管理质量效益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8期   作者:刘茂功
[导读] 新修订的《军队安全管理条例》发布施行,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新修订的《军队安全管理条例》发布施行,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军队安全管理、规范军队人员安全行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要认真学习宣贯新《条例》,严格规范落实新《条例》,提升部队安全管理质量效益,为练兵备战主责主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贯彻落实《条例》,最首要的是深刻认清重大意义
        习主席强调,保持部队自身稳定是党对军队的重要政治要求,要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颁发新《条例》,是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作出的重要决策,目的是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安全保障。各级必须深化认识、提升站位,充分认清学习贯彻新《条例》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摆上位置抓紧抓好。
        (一)学习贯彻新《条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政治要求。习主席对军队安全稳定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系统阐明了军队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具体明确了新时代军队安全管理的目标任务。修订颁发新《条例》,以基本法规的形式,把习主席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固化下来,作为新时代加强军队安全管理的科学指南和行为准则。各级必须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自觉强化学习贯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下功夫,在推进落实、付诸行动上求实效,确保习主席各项指示要求在安全管理领域落到实处。
        (二)学习贯彻新《条例》,是适应部队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改革强军战略全面实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深刻变化,部队体制机制、运行模式、职能分工、任务特点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条例》主动适应时代之变、战争之变、改革之变,作出了与新体制新职能新机制相衔接协调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各级要紧贴部队使命任务实际,正确应变、准确识变,坚持守正创新,按照新《条例》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顺畅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提高部队安全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三)学习贯彻新《条例》,是解决部队安全管理矛盾问题的现实需要。随着使命任务变化、信息时代发展、官兵成分更迭,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多,车辆事故难遏止、刑事案件难控制、自杀问题难预防、手机网络难管控、违规喝酒难制止等久治不绝,成为安全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新《条例》针对新时代军队安全管理主客观条件变化,健全完善科学预防的新方法新手段,使安全管理规定更为精确精细精准,更加管用实用好用。各级要吃透新《条例》精神,真正学懂弄通、领会要义,要把握新《条例》标准,做到严格对照、规范落实,确保部队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二、贯彻落实《条例》,最核心的是聚焦备战打仗有效防控风险
        (一)坚持以战牵管。坚持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把战斗力标准在安全管理中立起来、落下去。要强化为战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备战打仗、服务中心、主责主业筹划管理工作,与练兵备战中心工作同步展开、一体推进,使管理工作走进训练场、深入演习场。要立起向战聚焦导向,着眼适应时代之变、改革之变,瞄准未来战争需要,体系设计法规约束、政策激励、资源统筹、监督检查和分析评价等制度机制,确保安全管理时间、人员、资源向备战打仗聚焦。要坚持以战主导理念,始终将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战”上,用打赢标准衡量和检验管理实效,确保管理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二)搞好训管融合。

训练抓得紧,官兵素质就过硬,安全基础就牢靠;训练抓得松,部队就会松松垮垮,问题也会接连不断。要认真研究训练中的管理工作,深入分析训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正确处理抓训练与抓管理的内在关系,克服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思想。要坚持训练与管理同步筹划、一并部署、联合检查,以训促管、以管促训,真正做到训练搞得好、安全有保障。要发挥管理工作纠偏正向功能,大力端正训风演风,扎实抓好安全防护、安全操作、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训练,以严格管理提升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以科学训练提升部队安全管理质量。
        (三)破解瓶颈掣肘。“事故定乾坤”“消极保安全”,以及用“安全标准”左右“战斗力标准”等错误做法,致使部队不敢放手抓训练,制约了部队战斗力建设。各级要切实用习主席关于安全管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从政治上全局上思考谋划安全管理,及时正方向、立导向、纠偏向。要深入查纠安全管理方面的短板不足,下大力根治顽症痼疾,纠治安全管理领域和平积弊,摒弃惯性思维和经验做法。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用好减责免责机制,解除训练安全“紧箍咒”,为能打胜仗奠定坚实基础。
        三、贯彻落实《条例》,最长效的是注重统筹指导压紧压实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干扰全局。新《条例》内容丰富、要求具体、系统规范,各级领导机关要紧贴形势任务,把准特点规律,认真思考筹划,周密组织新《条例》学习宣贯,推动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更新管理理念。观念新则事业兴。各级要着眼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方式方法,要实现由“静态管”向“动态管”转变,随着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拓展深化,部队动散成为常态,要紧盯流动人员、动态枪弹、高危作业,强化动中管、动中建、动中防。要实施由“封闭管”向“开放管”转变,充分借鉴地方先进管理方法,取长补短、博采众长,颠覆过去“人在营、车在库”的“闭关锁营式”管理,破除管理领域的形式主义。要实现由“强制管”向“情感管”转变,坚持严格要求同热情关心相结合,坚持纪律约束同说服教育相结合,尊重部队建设客观规律,考虑基层承受能力,让官兵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改进工作指导。安全管理既不能一竿子插到底,搞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也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必须实施精准精确指导。要坚持分类指导,区分不同任务、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部队,各有侧重的实施抓建,提高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坚持能级管理,逐级明责、按级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管理,注重传方法、教思路、帮解难,提升基层自管自建能力。要实施科技兴管,把依靠信息科技作为促进安全管理的有力武器,紧跟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运用,向科技要效益,用科技保安全。
        (三)压紧压实责任。安全管理工作是军队建设综合性、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必须综合施策、各尽其职、按级负责。新《条例》虽未明确安全委员会,但自上而下明确了全军各层级的安全管理权责,重新明确了军政主官、安全员的具体职责和军队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各级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构建综合防控体系。要督促每名官兵认真履行安全工作义务,编织基层安全防控网络。要严肃执纪问责,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违章操作等造成安全问题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倒逼各级认真履职尽责,促进部队安全稳定。
作者简介:刘茂功,单位:武警辽宁总队训练基地,籍贯为辽宁沈阳,本科学历,技术等级10,部队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部队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