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交通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车辆数量逐渐上涨,为创造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为人们提供快捷而安全的交通环境,应当重视路桥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路桥工程建设中,可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建设目标,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障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现浇盖支架施工是路桥工程中常见的技术之一,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把控好施工技术要点,选择适宜的支架形式,提高路桥工程施工水平。
关键词:现浇盖支架;施工技术;路桥工程;应用
1导言
在路桥工程中,盖梁作为一种重要的墩柱顶部结构,其质量的保证极为重要,相应的施工技术需要重点分析与把握。在盖梁施工中,使用现浇施工技术相对常见,为了避免施工质量下降,必须要重点控制浇灌方式以及混凝土配比。同时,还要参考支架的稳定性,保证其能够抵抗混凝土自重,承担其施工中的全部荷载。
2现浇盖支架施工模式的对比分析
当前,常用的现浇盖支架施工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自落地支架式、抱箍挑架式、埋设托架式。其中,自落地支架式主要使用了钢管支柱作为支架,并通过在上方放置模板展开施工,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区域 ;抱箍挑架式主要将钢板箍放置于墩柱上,并通过套箍搭设支架与模板的方式展开施工,适用于梁自重小且高度大的路桥工程中 ;埋设托架式主要在墩柱区域预留水平孔洞,并通过钢锭穿插、在悬臂位置搭设支架与模板的方式展开施工,适用于梁自重大且高度大的路桥工程中。在本次施工中,主要使用了自落地支架式的方式完成现浇盖支架施工。
3现浇盖支架施工技术的形式
3.1自落地支架技术形式
自落地支架技术形式,主要应用于土质比较好的路桥工程中,其作用在于控制盖梁高程,发挥支架作用。在应用这一支架技术施工的时候,需要严格管理钢管立柱的垂直度,贯彻落实施工流程的要求,制作纵横杆和扫地杆,根据要求进行搭接处理,其长度不可长于1m。要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其优势在于有着良好的支撑作用,承载力较好,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材料比较多,施工成本相对来说较大。
3.2抱箍挑架技术形式
抱箍挑架技术形式是路桥工程现浇盖支架施工中的一种,其主要是利用钢板箍来处理盖梁,利用螺栓来搭设支架和模板,一般应用于盖梁重量较大的路桥工程中。为了避免所用材料过于光滑而影响受力的均衡性,则需要先对材料进行粗糙处理,以保障最终的施工结果。抱箍挑架技术形式的优势在于其不需要较大的土地空间,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可于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推广。虽然在计算数据的时候有一定的复杂性,增加了成本,但整体效果比较好,有利于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
3.3埋设托架技术形式
埋设托架技术形式,主要是应用于水上施工中,其能够承载较大的荷载,通常采用空心钢管来进行施工,钢管的直径大于1cm,有利于进行良好的穿管作业。横梁支设的长度应当与钢锭悬臂的长度保持一致,将其牢固焊接。
4路桥工程中现浇盖支架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
4.1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后续施工的质量与顺利程度,需要施工人员重点把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放出盖梁的轴线以及高程,并将相应的数据信息传递至监理工程师处展开进一步分析。为了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效果,施工人员应当重点关注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并在操作中落实主筋位置的精准标记。同时,需要对比原始数据与放样数据,确认无误后,交付监理工程师展开审批。
4.2地基处理
在现浇盖支架施工中,必须要重点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本次施工中落实了支架区域的硬化处理,为后续支架的安装以及现浇盖支架施工的展开提供更好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梁盖下方的基础土层展开全面处理,结合支架高度、梁盖方木高度等因素,完成顶面高程的确定。与此同时,还要展开地面杂物与废土的全面处理,并落实软土地基夯实。在本次施工中,还对碎石层展开了处理,使用灰土覆盖其表面,并将覆盖厚度稳定在300毫米,以此保证碎石层的强度满足设计与施工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梁盖施工平整基础环境的创设,使其具备充足的承载力,防止在后续的现浇盖支架施工中出现地基下沉等问题。
4.3支架搭设
完成地基处理后,即可展开支架搭设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在地基上铺设沉木,为后续搭设支架与碗扣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要对支架搭设位置展开动态调整,使得顶托与底托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防止在后续施工操作中出现下沉问题。完成支架搭设后,施工人员必须展开各部分承载力检测,确保所有位置的承载力均满足设计与实际要求,保证现浇盖支架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另外,在落实纵横梁设计时,要重点参考剪力最大值、弯矩最大值这两项因素,并以此获取构件型号截面。
4.4安装底模
应当使用钢质板材完成盖梁底板及其侧面的施工,并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模板的刚度、强度满足设计与现浇盖支架施工实际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还要重点关注模板的挠度,保证其稳定在模板跨度的四百分之一范围内,并严格控制钢模板的面板变形。在安装底模的过程中,若是盖梁的高度大于6米,则应当使用缆风绳完成吊装操作,避免模板与钢筋笼产生碰撞,以此达到维护吊装过程稳定性、安全性的效果。需要在工字钢顶部位置铺设两层方木木楔,要结合现浇盖支架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铺设具体数量,并及时完成底模高程的合理调整。依托方木能够完成盖梁悬梁高程的调整,保证底模与墩柱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厚度在5毫米的海绵条以及水泥进行堵缝、找平,并落实凿毛施工保证接缝的平滑程度。另外,需要在装模前落实模板的打磨,并使用脱模剂展开进一步处理,为后续模板拆除操作的进行创造更好条件。
4.5钢筋绑扎吊装
结合现浇盖支架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钢筋整体吊装作业的指导,并将相关材料运输至现场展开绑扎。在加工材料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盖梁焊接的均匀性,并对接头区域展开针对性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参考焊接接头的总面积,将相应断面区域内的焊接接头数量稳定在接头总面积的50%以内。完成钢筋绑扎及其质检后即可落实钢筋整体吊装作业,为了防止盖梁的钢筋骨架在吊装中发生变形,可以使用多点吊装的方式。必须要控制偏差,使其稳定在允许范围内,保证现浇盖支架施工的质量。还要落实钢筋保护层垫块的铺设,保证钢筋结构的质量。在钢筋骨架的拼装过程中,需要引入焊接处理,将半成品进行吊装,将其放置于完工底模上展开绑扎,并在质检合格后进行波纹管的安装。
4.6模板拆除
当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棱角难以损坏后,即可展开拆模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在冬季展开施工,则在拆模前,需要填写申请书,并附上混凝土结构强度检验报告,当审批通过后方可落实模板拆除。在本次施工中,使用了先支后拆的方式完成拆模,避免拆模操作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坏。
5结语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盖支架施工技术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从多方面把控,实施系统化管理。为保障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有效应用现浇盖支架施工技术,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架形式,全面了解不同支架形式的优劣处以及施工中的技术要点,保障最终的施工结果,达成预期施工目标。在进行现浇盖支架施工的时候,应当先进行现场勘查工作,测量放样,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然后铺设支架,安装底模,牢固绑扎钢筋,使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等到混凝土浇筑施工满足质量要求后,便可以进行拆模作业。
参考文献
[1]岳红宾.现浇盖支架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交通世界,2019(10):124-125.
[2]张芝台.路桥工程中现浇盖支架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