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招标投标法》的实施和完善,招投标制度也日趋成熟,成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招投标工作 问题 对策
目前在招投标工作中,建设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一系列不正规的手段进行招标活动。投标单位为了争取项目也采取一些违规的方式扰乱了市场秩序。监督部门的不严谨也导致招投标工作出现了一些列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格预审环节,对投标单位存在明显的倾向性;(2)招标文件编制环节,邀请合作的投标单位编写投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3)招标文件不规范,如巨额的保证金,在投标活动结束后推延不退回;要求投资单位垫资,由此进行评分;评标只看报价,最低价中标,无法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后期的运维工作;(4)没有依法上报有关部门,擅自采取邀标的方式,串通投标单位投标;(5)标底泄露,使真正有实力的投标单位淘汰。
2、投标单位作为竞争者,存在的问题如下:(1)陪标和围标,为了参与到投标工作中来,相同行业的单位达成共识,大家互相陪标,围标,轮流中标;(2)投标单位挂靠,有些单位不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施工能力要求,就挂靠在满足条件的单位上进行投标活动,中标后再进行转包或者分包以谋求利益,这样的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3、建设主管和监管部门作为第三方,存在下面的问题:(1)建设主管部门本应该严格执法,按法律和规章制度办事,但在现实中很多建设部门在招标工作中排斥外地投标单位,搞本地保护主义,如办理投标许可证,缩短投标时间,交纳巨额保证金等,使外地企业无法参与进来。
对项目的监管、指导和服务明显不足,侵犯了建设单位的招标自主权;(2)监督部门作为整个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主体,有些地方的监督人员却参与评标,给其他评委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无法体现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大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及相关的法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办事。相关人员对《招标投标法》中详细列举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学习,并且做到真正的处罚到位,维护法律的权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招标投标法》仅对违规和虚假招标投标行为进行了处罚,对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如邀请招标等缺乏明显的法律约束,让很多企业打“擦边球”。
2、建立诚信档案,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在招投标过程中如果发现建设单位和投标单位之间有利益瓜葛,投标单位之间有串通投标行为等,有关监督部门要建立一个平台,对失信行为进行收集、记录、公开,惩罚,提高所有参与方的诚信意识,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
3、提高招投标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积极响应《招标采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相关从业人员参与考试,提高自身水平。
4、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全过程公开。从发布招标公告开始、资格预审、开标,询标、中标公示等都要公开进行,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招投标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人的身上,强化责任管理,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出现问题可以立即找到源头和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制。
总结: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都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关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山西科技出版社. 2006.1
【2】李钰,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6(2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