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月8期   作者:刘小强
[导读] 由于不少突发情况会使社会或个人受到相应的损害
        摘要:由于不少突发情况会使社会或个人受到相应的损害,从而使社会正常秩序受到影响,以及更甚者会导致严重的损失,因此,出现的这些事件可能影响区域的正常通信,导致灾区跟外界失联。鉴于此,卫星通信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卫星通信的特点,以及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急通信;应用;发展
        引言
        近年来,中国遭受了许多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可怕的伤害,停电和输电线路破坏使整个电信系统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突出了应急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应急情况是由灾害引起的情况,受影响的灾害地区应对能力已经不堪重负,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行动来防止进一步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因此,在灾害发生之前,通信作为传播关于即将发生危险的信息的渠道,使人们能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减轻这些危险的影响。其他电信应用,包括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危险接近时向人们发出警报、向受影响人口发出警告、协调救济行动、评估损害和动员重建支助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卫星通信与其他的通信方式有更多的优势,不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防灾抗灾和其他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1卫星通信的特点
        1.1卫星通信不受复杂天气与地质状况的制约
        卫星网络通信系统的组成是很多卫星节点站,其不会受到地面障碍物、复杂天气的制约,基于自身覆盖范围的三颗或多颗对地卫星能够在发射卫星波束的基础上,跟某个区域的信息接收机构或主体开展移动终端通话,方便移动条件下的用户跟外界进行实时联络。
        1.2卫星通信的通信覆盖范围大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是很多个卫星,各个卫星的运行轨道不同,具备有关的连通节点站。在赤道上空发射卫星之后,其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运行,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对地面的人员行动、地貌地形、气候等信息进行收集,卫星中继站会又一次放大接收的电磁波,然后向另外的卫星节点站传输,从而覆盖全球领域的发射波,确保所有区域的指挥中心、用户间的信息交流和通话。
        1.3卫星通信的网络建设迅速
        在自然灾害状况下,建设卫星通信系统常常应用一些车载宽带终端设备与背负式终端设备,建构具备对外通信作用的卫星网络,其在进行建设时的耗时短,以及不会受到自然状况的影响,像是在沙漠区域、高寒地带、地震灾区等都能够结合简易卫星通信设施,实时传递外部与内部的数据信息。
        2卫星应急通信的运用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些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普遍比较良好,其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就是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卫星通信技术不仅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而且在整个通信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与传统的地面通信技术不同,卫星通信技术中最关键的枢纽被设置在外太空中,所以即使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卫星通信的运行也很难受到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影响,能够保证通信的畅通。除此之外,卫星通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信号强度较高,并且具有非常广的覆盖范围,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影响,还具有速度非常快,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输等优势。
        3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运用及发展
        3.1公共卫生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也比较多,其中包括传染病瘟疫、食品安全事故等。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事故,一旦发生,都会对社会公共环境、社会大众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对抗非典时,将我国西部地区作为防疫的重点区域,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医疗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西部地区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否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通信线路是否可以保证畅通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整个事件的处理进程、效果等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西部地区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在其中对地面通信光缆进行设置和利用。所以导致该地区的地面通信网络整体建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保证卫星通信在应用时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2卫星通信在突发话务高峰中的应用
        话务高峰往往形成于重大的活动或节日期间,从而导致堵塞网络的状况,使用户难以顺利地通信。通常在大型的体育赛事或演唱会等场地都设置应急通信车。像是在攀登珠峰的活动过程中,基于卫星通信的支持之下,人们能够结合网络与电视实时报道珠峰前线的情况。对于5000m以上海拔的珠峰而言,卫星通信让央视或中国移动可以高效地传输场地的实时动态,从而很好地体现出卫星应急通信的巨大价值。
        3.3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整体发展状态比较理想,但是受大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突发性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台风、暴雨、泥石流、地震等,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这些突发性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仅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打击,而且还会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要想实现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有效防控,将其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就必须要立即启动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比如,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由于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通信设备很容易会受到严重的损坏影响,所以无法与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针对这一情况,就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地震发生之后,通过卫星通信在其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快速有效的接收到地震地区的相关信息内容,这样可以立即将这些有用的信息传输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救援方案,尽可能降低损失。除此之外,卫星通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对灾区的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样可以随时上报有关灾区的各种不同类型信息内容,最大限度保证灾区与外界之间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4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在卫星通信领域,已经研发与发射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通一号卫星,该移动通信卫星可以满足民用、军用等方面的通信需求。天通一号卫星采用北斗定位、具备109个点波束,在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故等应急情况下,可以实现对中国领土、领海范围的全覆盖,卫星网络通信速率为1.2Kb/s至2048Kb/s,所以其用于正常通话、短信业务中的延迟率较低。当下天通一号卫星通信系统,已经完成地面网络、便携式卫星站点的设置与连接,用户借助于手持终端通信设备、车载设备等,就能够完成地面公共网络通信的业务接通、数据无线传输。
        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急通信中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显得非常关键,不但能够防止重大灾害形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基于持续优化升级卫星通信技术的条件下,其在实践中应更加有效地体现应急通信领域的优势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梁伟.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风,2018(24):109-110.
        [2]水兴丰.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9):123-124.
        [3]张亮.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90-91.
        [4]刘荣朵.我国应急通信发展的需求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12):63-66.
        [5]徐海强,华丹,黄康宇,朱斌豪.轻量化消防救援卫星通信系统设计[J].中国公共安全,2019(12):140-143.
        [6]孟晖,宋俊海.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导报,2018,36(6):40-46.
        [7]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风,2018,No.356(2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