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控制好施工质量,满足社会经济的实际要求。深基坑施工技术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深基坑支护一直都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深基坑支护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进行逐一施工,分析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实际运用时存在的特点,做好工程的整体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各个地区的摩天大楼迅速发展,在深基坑开发和支持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设计和新结构也在不断涌现。然而,现有城市中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很小,并且基坑的某些边缘距离建筑物仅几十米,这是基础项目建设的难题之一,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并相应增加了工程造价延长了工期。另外,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原始理论、设计原理、公式、施工方法等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工程事故,并且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格外小心,以确保深部支撑坑的安全性。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1.1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作为其常见的技术,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实践研究发现,该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该技术对专业要求较高,为了满足其施工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优势,则需要施工单位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了地下水渗透问题,则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基坑四周的坑壁。在具体作业过程中,通常主要选择强度较高的水泥进行作业。(2)与其他施工技术相比较而言,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有诸多优势,不但有较为简单的操作程序,而且不易出现塌孔现象,这也要求必须合理把握柱列间隔的量化标准,以保证钻孔作业的科学性。(3)在混凝土灌注桩作业中,需要给予护坡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其施工的重点及难点所在,需要反复进行优化作业,只有做好当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充分保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基于此,施工单位在进行相关作业时,要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做好细节方面的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1.2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土层锚杆技术作为其中重要的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土层锚杆施工技术要点如下:(1)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具体施工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准确计算出锚杆的位置,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该环节对作业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当前这个阶段,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锚杆的质量,同时要做好工程进度监测工作,重点保证锚杆的水平位置、倾角、标高等核心要素的检测,尽可能地及时排除施工影响因素,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2)做好钻孔记录及质量检测工作。尤其是要认识到施工现场多样化因素对于钻孔工作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得钻孔工作遇到阻碍。如果出现这类问题,则需要根据相关要求立即停止作业,针对故障问题进行系统检测,根据实际分析检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措施解决,当完成故障排查工作后,经过检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通过该环节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降低故障对设备的影响,提高设备的运行周期。(3)在灌浆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高对该环节操作的重视程度,选择专业的技术负责相关事宜,必须保证材料配比科学、合理,同时要严格控制搅拌过程,使其达到相关标准规定。此外,鉴于灌浆程序而言,需要保证其纯净性,尽可能地排除杂质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层锚杆施工技术的作用。
1.3钢板桩支护结构
钢板桩支护结构中对基坑深度和变形的要求都比较低,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针对钢板桩横截面开展裁剪工作,让其成为Z形、U形或者直腹板形。一般来说,钢板桩支护结构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要重视其柔性,注意应用锚拉杆,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支撑。在开展钢板桩支护施工时,比较容易出现噪声,因此,需要在人员比较少的地区进行,切勿在人群密集地区应用该技术。
1.4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技术也是深基坑支护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能够广泛应用到深基坑支护中,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工作时,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施工奠定稳固的基础,提高建筑稳定性。良好的前期准备能够提高土方施工效率,为后期施工的开展创造条件,此外,施工人员进行土方施工的前期准备,有利于提高工程的科学性,能够防止塌方现象的出现,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此外,合理进行土方开放,还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缩短工期,减少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为此,施工队进行深基坑支护时,应当合理利用土方开挖技术,对土体进行分析和对比,挑选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案,经过专业人员的不断对比和考证,规划施工细节,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可行性,才能提升施工综合素质。相关工作者进行土方开挖后,还应当严格遵守施工流程,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工作,不能一味遵循经验开展工作,只有选择合理的施工模式,才能提高工程效率,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
2基坑支护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1组织措施
(1)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技术交底,应严格按照《供水管井技术规范》中排水方案要求的规定执行。(2)工程建设交接班质量的检查应该有效落实下岗职工检测的精神,并根据“班组施工十不交制度”严格开展。(3)施工场地应该坚持“三检”原则,也就是工作人员自检、班组间互检、质量监督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应该进行记录和整改方式。(4)水位观测井采用深井直接观测法,即主楼基坑四角和中间一点为观测井,并使用仪表进行测量。
2.2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理论和信息化建设
根据时空效应理论,基坑建设应该按照“先支护后开挖、分层分段开挖、分段建设结构、不超挖、限时作业”的原则,为了降低基坑变形,同时重视纵向边坡的稳定性。在进行支护开挖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时空建设控制数据。与此同时,创建科学、完善的质量检测系统,对钢筋混凝土支撑架设及轴力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并管控降水质量和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全程监控保证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2.3分阶段分环节控制,增加监理工作
从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对有关基坑施工数据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土方工程时,必须注意测量和保护水准点和坐标,科学和正确地使用设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设备和降水。在另一个示例中,为说明桩顶部的载荷,临时施工布置在整个建筑物的位置上,了解斜坡顶部的载荷。为了容纳建筑机械和设备,例如塔式起重机,必须尽可能地放置它们在屋顶荷载范围以外,这将使斜坡顶部的负载最小化。将各种堆叠物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使施工工作更轻松。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是一个全新的范围,并且被工程土地质量、水文条件、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并且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对于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伴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效发展,新技术、材料、设备源源不绝,并在工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只有通过持续探索才能落实项目的良好管理。
参考文献
[1]潘学刚,李琛,王梦琴.现代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4):21-22.
[2]李惠.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163.
[3]黄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J].智能城市,2018,4(1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