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第11期   作者:黄玥
[导读] 在建筑设计中, 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 如环境以及民生发展等层面,

         摘     要:在建筑设计中, 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 如环境以及民生发展等层面, 这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现如今, 环境问题已经越发受到人们重视, 因而对建筑设计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这虽为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但是也对建筑领域的发展予以了推动作用。而生态建筑观念的出现, 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 从而将推动建筑领域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观;         应用;         研究;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日益扩大,城市化进程的日趋加快,我国的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势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尤其体现在建筑领域。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在有效使用寿命内,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就需要积极发展整体生态建筑的观念,从而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促进生态建筑更加符合生态价值观念。
1 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1.1 生态建筑是生态理念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生态建筑的设计,是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亦是主张建筑物在使用周期内应用最少的资源能源,从而有计划地降低对环境承载力的压力影响,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率。因此,将生态理念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建筑物向着生态化的趋势发展,降低我国的环境压力。
1.2 生态建筑观念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俗地说,生态建筑观念是生态建筑的设计导向,整个建筑物的设计、建造、施工,乃至之后的竣工、投入运行,都是围绕着生态建筑的观念实施的。生态建筑观念的落实,要求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既要符合建筑物本身的合理化,又需要考虑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强对其内外部环境保护的程度。同时,正因有生态建筑观念在生态建筑设计上的体现,才使得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休息、出行等方面更加趋于生态化,也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遵循“低碳生活”的理念,倡导“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消耗浪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环境观念。
2 生态建筑观的优点
         现存在的给予生态原理的生态建筑,在进行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都贯彻了生态建筑观理念,对促进当地经济和人文的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生态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较,一般会由内到外各类物质形态进行设计,使得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各类能源都可以被充分利用,从未通过对各个能源的合理利用建设出具有能耗低和污染小特点的生态建筑环境体系。与传统以美观或者使用为主的建筑观念相比较,生态建筑观具有以下优点:
2.1 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实际的建筑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渗透生态建筑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在设计过程中盲目追求美观[3]。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关心使用需求的同时要注重良好自然环境的构造。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以最小的环境损失来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传统建筑观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强调,面对传统的建筑观念不能全部采用也不能一概不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建筑观要遵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2.2 具有地域性特点
         与城市普通民建建筑相比较,生态建筑的外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因为生态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设计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等数据进行全面考虑,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

这样的设计前期考察主要是因为生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都会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进行深度挖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增强建筑实用性的同时可以体现建筑的地域性。
2.3 可持续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给予生态建筑观理念的建筑设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有机统一的同时对推动生态建筑发展有积极性作用。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传统建筑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较大,经过阶段性的数据统计可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建筑行业产生的能源消耗占据整体能源消耗的50%。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不仅会给土地、环境、空气等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会激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建筑过程中合理的利用生态建筑观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解决温饱的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各种环境问题抱有较大的关注度,生态建筑观念中的环保理念和节能理念在保障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在实际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生态建筑观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实现环保目的,而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给人类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需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用生态建筑观所需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如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还应注重与当地条件相符合,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如此建设出的建筑才能够彰显生态价值,这对于相关资源的节约是极为有利的。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应用所需的注意事项,主要内容有如下体现:
3.1 因地制宜
         建筑生态观能够把自然生态因素融入建筑设计之中,如此就要求生态环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联系与适应程度必须是良好的[3]。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务必要对“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予以高度重视,充分促进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不但要对当地的居住特征加以考察,还应对所能产生的生态功能加以思考,从而使建筑生态观的价值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凸显。
以陕北窑洞为例,其在建设过程中,不但对黄土的保温性予以了较好借助,也能够就地取材,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以更好地凸显建筑生态观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建筑时间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省,且能够对建筑质量予以较好保障。
3.2 符合条件
建筑生态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时,也应重视符合相关条件,不但应对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进行考虑,也应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加以考虑。细致来说,建筑工程的开展,对人力、物力等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若相关条件与当地发展条件之间存在不适应状况,那么势必会对建筑施工的开展造成影响,如此就会对资源产生不小的浪费。因此,设计时也应对条件的符合情况予以关注,以开展更为合理的建筑设计,使建筑生态观能够得到充分贯彻与落实。
3.3 结合文化
         文化底蕴程度能够对人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对建筑美观程度加以重视,也应与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将文化理念融入总体的建筑设计之中,如此对建筑生态观的融入也更为有利。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当地的文化形象得到彰显,地方特色得到保持,进而使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够获得较大程度的推动,促进自然、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整体生态建筑观已经成为目前建筑领域推行的绿色理念之一。通过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从而使得建筑物的发展日益趋近生态化,也更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对于减轻我国环境压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基于整体生态建筑观来进行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建造工作,进而帮助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找到最适合的生态模式,最终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生态化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桥,李霏飞.整体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分析[J].现代建筑,2017(2):120-123.
[2]         刘阳冉,李小帅.生态建筑设计中整体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分析[J].现代建筑,2017(16):119-120.
[3]         丁新海,高华林,于永伟,等.整体生态建筑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探索[J].国土绿化,2017(22):225-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