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大厦楼宇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这些都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有力支持。目前混凝土建筑结构是我国建筑行业中的主要方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目前仍时有发生,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混凝土裂缝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容易诱发建筑物各种质量、安全问题甚至出现坍塌,损害了建筑方的经济效益,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使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证明,混凝土裂缝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其出现或出现以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保证其安全性和使用性不受影响。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预防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现阶段国内关于混凝土裂缝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裂缝尺寸的大小来进行的,其中混凝土裂缝可以分为宏观裂缝与微观裂缝。微观裂缝出现的主要位置是在水泥与混凝土骨科的结合面上的,此外在水泥浆中也很容易出现裂缝的,它对于混凝土的强度、结构以及弹塑性等性能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其又属于一种固有的裂缝,整体的危害性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宏观裂缝而言,它出现的原因就很多了,但是较好的一方面就是出现频率不会太高,对于这种裂缝需要做到及时的进行发现并做出控制。这一类的裂缝主要就是从微观裂缝演变而来的,对混凝土的形变、强度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危害性也是较大的。
2 产生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的原材料结构复杂,常见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子、石子、水以及其他一些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由于建筑施工的过程受到天气、空气中的杂质、人为或设备原因的影响,加上混凝土本身就具有的一些特点,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数量众多的微气孔和微裂缝,就是这些气孔和裂缝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裂缝的出现没有规律可循,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规则性。当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时,混凝土结构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会使这些小裂缝慢慢的扩大,把原本独立的多个小裂缝联系在一起,形成明显的贯通裂缝。另外一个主要危害因素是自然界对混凝土的侵蚀。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的影响,混凝土材质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天气寒冷的时候则会发生收缩现象,比如在寒冷的地区,如果混凝土出现了裂缝现象,便会渗透进一定的水分,气温低于零度时这些水就会变成冰,并且冰的体积是大于水,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大,扩大之后又会渗透进更多的水,由此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另外钢筋发生锈蚀后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具体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后锈蚀了钢筋,钢筋在遭受锈蚀后要大于之前的体积,对钢筋周围的混凝土造成挤压,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后,加快了内部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加剧了钢筋的锈蚀程度,而钢筋的锈蚀又会继续扩大原有的裂缝。所以,与寒冷地区混凝土的裂缝发展情况一样,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也是一个恶性循环。
3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1 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为了避免结构设计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就需要对结构设计环节有所加强,首先是对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包括不同部分的混凝土结构强度标准需要明确等,使结构设计能够完全符合建筑施工的需求,能够起到避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作用。在具体的结构设计方面,对于不同部位的不同混凝土强度需求,需要对抗裂系数进行科学的设计,对于部分位置的抗裂薄弱情况,就需要采取增强结构的设计处理,包括将钢筋比例进行增加的方式等,能够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抗裂系数。并且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对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应用,对于内外部环境温度差异的影响也能起到降低的效果,对于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效果也较为理想。所以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能盲目也不能照搬,必须是基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才能够真正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
3.2 注重温度控制
对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差异具有两个同时产生影响的因素,所以在对温度的控制方面,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使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处于相近的范围,避免由于温度差距过大导致的裂缝问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主要是来源于水泥水化热的问题,控制这个温度可以使用中低热水泥进行施工,能够使水化热的问题得以较好的控制。其他控制方法包括对混凝土的用量做好科学的控制,小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能够增加快速的散热,降低水化热导致的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异过大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具有降低水化热作用的添加剂进行控制等,也都能起到不错的控制效果。对于维护环境的温度变化处理,需要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减少混凝土施工,避免温度差异过大的情况。在遇到外部温度过高的情况时,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遮挡防晒、洒水散热等降温的处理方式降低内外部温度差。在遇到外部环境温度过低的情况时,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覆盖等保温等处理方式降低内外温度差。
3.3 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混凝土原材料必须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在采购环节就需要制定严格的采购原则,对于水泥、砂石、石灰等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的需求采购,并严格检验原材料的生产质量,避免由于采用了不符合建筑施工需求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其次是在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制定严格的使用标准,必须按照科学的配制比例、添加顺序、添加时间、搅拌时间等标准,进行混凝土的制作。最后再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情况的检验,尤其是对于不同结构部分的不同强度要求的混凝土质量,要注意做到精准检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4 做好混凝土养护监控
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对于裂缝控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养护工作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裂缝情况。通常在混凝土施工后12h内,是进行养护的重要时间范围,养护方式需要根据实际的建筑施工要求、施工环境、周围情况等,进行针对性的养护。尤其是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所以也必须做好对混凝土内外部温度的监测,通过不同的养护方法,将温度差异控制在25℃以内。常用的养护方法包括在外部环境温度升高时,将草帘、麻袋等材料进行湿润处理后覆盖于混凝土表面,并根据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和含水量等情况,适时适量的进行洒水,能够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水分散发程度避免裂缝的发生。
4 结束语
混凝土的裂缝现在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了,在相关领域也引起了很大的重视。在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相关防止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深入的分析,在将其与具体的施工工程结合,从生产材料、施工方式以及养护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相关的防护工作,努力提升相应的防护水平,只有切实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并降低其危害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和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预防一些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志清.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J].居业,2020(01):120-121.
[2]郑静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
[3]陈漫群.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四川建材,2019,45(12):7-8.
[4]高强坤.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1):70-71.
[5]夏立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5,24(0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