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各行各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加强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应用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为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是保证相关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管理;应用
1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
1.1适应性强
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开展难度较大,其根本原因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内容种类十分繁杂,并且外界的不可控因素对工程造成的干扰和影响非常多,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效果产生了影响。在水利工程这是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并且排除天气等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即使在雨天或者夜间,信息技术都可以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完成,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适应性提供保障。
1.2精准度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人工操作无法达到的精准度和完成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标准和要求。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精准度,比如在进行水工程建设管理观测工作时应用GPS技术,其静态观测准确度的范围和动态观测准确度的范围可以实现人工操作无法达到的水平,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的观测工作精准度远超人工操作水平。
1.3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工操作,因此会受到操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和外界客观因素等多种干扰的影响,所以以人力操作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排除外界对水工程的干扰,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为基础,构建一个具有针对性、规范性并且工作周期长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精准度及抗干扰能力的目的,在提高信息系统的相关性能和管理人员操作水平的同时,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抗干扰能力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上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缺乏较为系统化、科学性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得施工管理工作失去了指导方向,缺乏了基础指导原则与标准。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当施工企业缺乏一定的施工管理机制时,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财务流通、技术操作等缺少必要的约束力,这就很容易导致操作流程缺乏标准化、人员管理混乱化,严重者甚至导致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账务来往失真等风险,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无法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工。
2.2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中施工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水利工程的开展、质量的保证、工期的长短等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项目中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具有较大差异性,部分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偏低,工作态度较为消极、懒散,进而影响了整体的施工队伍素质水平,使得水利工程开展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阻碍,这就严重拖延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导致了建设成本的不必要消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严重者还将影响企业的形象与声誉。
2.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目标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度
通常来说,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较为薄弱。
如若为了结果却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导致施工成本管理不规范,施工合同管理不精确,缺乏科学性或系统性,形式主义过于严重等,这都将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1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人力,对环境适应性强
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差,包括河道、沿海、胡泊等水域,需要对环境进行勘测,进行设计,按要求开展施工导流、截流等一系列的水下施工作业。许多施工区域地质复杂。如果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节省人工和成本。利用GPS技术进行监测,当发现有灾情时,可以迅速精准地对其进行定位,实时防护减少损失。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所使用的绘图技术为CAD技术,操作和修改都很简便。水利工程往往内部结构复杂,工程设计人员可以利用CAD技术,对工程设计编程,对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参数化制图,也更好的帮助了水利工程的管理[1]。
3.2信息技术的精确度高,抗干扰强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大量数据的解析和传输迅速而且精准,是人工所无法达到的。例如GPS技术,可以快速的使用各类辅助软件更加精准的对数据进行采集。GPS技术的数据信息误差程度极小,在1mm以下,且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遥感技术,通过电磁波从地表物体反射回来,获取相应的信息。近年来,遥感技术在防洪抗灾、水利执法以及管理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遥感系统可以在平台上精确地检测受灾地区的情况,对受灾的面积或持续时间等进行具体的预测并反馈。对比人工,信息技术更加的有效、精准、抗干扰。
3.3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数据信息系统
通过GP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收集水资源数据,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水资源和供水工程,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模拟仿真等应用模型,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水利工程设施的资料,将所有纸质文本数据存储到系统当中,规范水利数据。定时收集水质信息,预测水质的趋势,并及时检测水质和预警。信息的收集、传输、整理、存储和查询等等,全程自动化管理,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环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自主地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将所有纸质文本数据存储到系统当中,规范水利数据。定时收集水质信息,预测水质的趋势,及时检测水质和预警,并结合GPS等其他技术,指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3.4提高相关技术和维护施工设备,提高安全意识
水利工程是关乎全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程,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相关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提高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监管奖励机制,认真负责的行为可以得到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偷懒消极行为要进行严惩。明确各个岗位权责,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以追究相关的责任人。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成绩优异人员可以提供晋升机会并对其进行培养,激励员工整体提高职业素养。施工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有问题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和更换。
结束语: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资料管理和应用工作,我们在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托于信息技术来对大量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和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建设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整体工程质量,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宾,黄振华.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5):147-149.
[2]全嫄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5(31):72-73.
[3]林代桂.试论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6(06):140+145.
[4]于田龙.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206.
[5]倪冲.浅谈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03):15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