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实施是满足当代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电网的智能运行、提高工作业务效率、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电网企业也必须要注意到几方面问题,以确保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以下本文就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
1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概述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供电企业必须对电网的运行模式做出调整,必须对电力的调控进行改善,必须与运行监控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是电力调控与电网运行监控的相结合应用,是新时代下电网运行的新模式。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应用,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检测,使供电企业能够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增加电能的输出质量,为供电企业增加经济收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电能保障。
在我国以前的电力调控方面,主要是根据人工来定时进行检测、维修。而因为我国社会结构的复杂,人员分布的散乱,都造成了这项工作的困难,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增加了供电企业的成本支出,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在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以来,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为供电企业减少了支出,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现在,人们供电需求与企业生产用电的多样性,都需要供电企业对电网的运行模式做出调整,需要电力调控的进一步发展。在电网的运行过程当中,电力调控的进行需要优秀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用电需求,针对性的进行调控,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时准确的进行检测。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技术应用是电力行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科学技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必要性。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电力调控,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运行故障,有效地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3 调控一体化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设备、监控因素
3.1.1人员操作因素
值班监控员远方操作时未仔细进行核对,误选待操作设备,包括错选变电站,或错选同一变电站中其他设备;无监护操作;误遥控资格的人员随意操作。
3.1.2主站因素
调度自动化主站中遥控信息表的遥控设备与遥控点号不对应。
3.1.3 变电站因素
现场总控中遥控信息表遥控设备与遥控点号不对应。现场总控装置中经过验收的遥控信息表如被维护人员误修改,出现与调度自动化主站中遥控信息表不一致的情况,很可能产生误遥控的严重后果。
3.2 值长任务繁重
担任值长的任务并不是比以前的调度正值更轻松,反而是更为繁重。一个调度正值的工作很单一,只是负责电网关于调度方面的工作,相对于值长来说,要做的并不只是调度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监控管理工作。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目前的电力行业对值长要求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采取自学与送出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值长个人综合素质,带动整个调控班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
3.3? 值班人员对越限信息监视不到位
在工作中,一旦值班人员监视不到位,将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需设置一个自动化系统越限报警,不仅如此,还要对电网的潮流图进行一定的完善。将能避免的问题有效地预防,对其管理方面的规则也做一定的细化,越限信息监控不力纳入反违章管理。
4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4.1 对电网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升级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在建设初期要确保具有同一的管理方式,要制定出较为科学的参考指标,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具有比较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可互换性。另外,在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过程中要进行人员的有效配置,要按照电力方面的相应标准来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于主网来说,由于其具有比较多的变电装置和输电电缆,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否则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主网线路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加强管理,科学的配置工作人员,同时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教育来加强员工能力培养,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奖励优秀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
4.2 采用现代化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
之所以要进行电网调控一体化主要就是要有效提升SCADA 系统的智能指数,能够在已有的配电网调度和监控隔离基础上进行配网线路的远程监控。对于那些没有安设自动化装置的线路来说可以通过相应的手工图册进行管理。另外,可以建立基于 GIS 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模式,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式的问题。此种模式主要是以自动化配网作为基础来接入自动化的信息,这样就能够进行配网的一体化调度,从而能够实现全天候的配电监控。同时,也可以在 GIS 平台上建立起电子地图,从中有效体现出设计的地理位置,这样就能够按照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层次进行配网管理。此种方式能够有效模拟现场的事故情况,使得管理更加直观和高效。
4.3服务器整合升级的优化
考虑到电网电力一体化调度需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电网调度、电力监控等方面合理且有效,需要保证电网电力应用调度一体化系统服务器可以灵活且有效的使用。出于避免服务器瘫痪的考虑,需要对系统服务器进行整合升级。具体的做法是:其一,服务器集中。服务器集中,就是在服务器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或多个场所来进行现有服务器重新配置,注意服务器数据中心地点的集中化合并,如此可以增强服务器功能,使其可以良好的运作,同时还可以降低电网电力应用调控的成本。其二,物理整合。物理整合,就是将利用几个功能强大、容量大的服务器来替换多个小服务器,如此可以提高整个服务器系统的运行质量及运行效率,避免小服务器故障而影响整个电网电力应用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其三,数据整合。为了保证电网良好运行,电网电力应用调控一体化系统服务器中大量与电网运行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进而通过所得到的解决合理的进行电网调度、电网运行操作、电网运行维护等,使电网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5结论
调控一体化技术实施后,电网相关工作就变得“垂直化”和“扁平化”,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电网发生事故的处置流程变得更简单、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优化了运行、检修、抢修等机制,从而减少了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了电力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综上所述,在未来电网建设规划中,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调控一体化技术,不断提高电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促进电网企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铠,孙伟,尚杰.探讨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J].通讯世界,2016,23:133.
[2]何新华.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2:180-181.
[3]顾晓玮.A公司供电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实施研究[D].东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