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8期   作者:杨阳
[导读] 在现阶段社会大众对建筑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摘要:在现阶段社会大众对建筑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建筑质量环境等与以往相比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就是在当下可用于建筑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此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该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相对比较困难,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并且对于工艺工序等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如果在具体施工中存在工艺以及技术上的问题,非常容易在工程建设中遗留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所以在现阶段必须做好对工艺技术的研究分析,改善优化相关技术工艺,有效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施工技术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指应用高度偏高的模板,在建筑物中搭建大于五米高度的支撑体系。在搭建过程中,要应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在展开高支模施工技术时,施工的承受能力和搭建支撑体系的跨度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在建筑物中,若是在高度比支撑能力大或者是施工中没有紧密联系的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展开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很高的风险,难度十分大。因此,在展开高支模施工时要根据专业人员的设计来展开工作,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技术人员来展开安全指导。
        2、建筑施工中高支模的分析设计与安装
        高支模主要涉及到的施工材料有模板、木枋、扣件、钢管等,模板通常选用的是16mm厚的木质模板,木枋的规格是50mm×100mm×2000mm,采用的钢管规格是准48.3×3.5mm的普通钢管,扣件拧紧力矩标准范围的要求是40~65N·m,单扣件抗滑承载力取8.0×0.6=4.8kN。关于高支模结构的设计,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其跨度大、载荷大以及高度高的特点,并且以科学的数据作为参考,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之后,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设计出安全的高支模方案。高支模体系的安装需要事先规划好一个完整的安装流程,这样才能确保高支模体系的安装过程顺利。首先是加固地基,地基对高支模体系的安全与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其次是支模架架设,安装剪刀撑,最后增加其它管件来对高支模体系进行加固。在安装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架体垂直度和标高的矫正、处理,以防出现较大的误差。在模板部分需要进行对柱模板、楼板模板与梁模板的安装,对于柱模板部分需要加柱箍,而楼板模板则是以排列的形式在上层木枋和下一层木枋之间用木枋进行加固,最后是梁模板的安装。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保证梁模板的承载力,梁模板需要在主梁模板支撑立杆安装完毕之后才进行安装,并且在立杆顶端的支撑上对模板进行再次加固。
        以下是针对实际建筑施工中的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分析:
        2.1施工中大截面梁的搭设方案
        对于架体的平立面设计,梁板体系可以选用共用立杆的结构,对于高大模板的部分,可以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支撑体系,同时在梁底的位置需要使用扣件式钢管架与满堂架进行加固,其尺寸为900mm×900mm,架体的步距为1200mm,梁两侧也需要用间距500mm的双钢管背楞加固。在架体构造方面,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支撑体系内部每隔4.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较高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立杆接头位置在架体起步时需要进行交错设置,用6m立杆和4m立杆、4m立杆和3m、2m和3m的立杆交错布置作为高支模起步立杆,但是在1.2m步距范围内立杆接头无法错开时,在立杆接头处采用纵横向钢管加强处理。最后是在梁侧使用对拉螺杆加固,对拉螺杆的道数需要依据梁的高度设置。但需要注意的是最上部的对拉螺杆与楼板模板底部的距离应小于400mm,而最下部的对螺拉杆应与梁底模板底部间距小于150mm,对于中部的对螺拉杆要求间距则为400~500mm。
        2.2施工中小截面梁的搭设方案
        小截面梁与大截面梁的结构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别之处,其结构如图1所示。统一采用梁底增设1根立杆的搭设方式,梁宽方向间距根据梁宽尺寸进行调整,选用900mm或者1200mm这两种间距。沿梁跨方向立杆间距匹配满堂架立杆间距,间距为450mm,两侧布置2~4排对拉螺杆。
       
        图 1 小截面梁搭设方案
        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虑,不同的技术会有不同的要求,高支模施工技术也不例外,因此针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如下文所示:
        3.1模板的安装搭设技术
        在对高支模模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相关的作业人员要对高支模的安装进行准备工作。对模板安装会涉及的技术参数进行掌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梁线的位置,要把梁线的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在施工过程中才可以进行精确的把控,为了保障梁线位置的精准度,作业人员应该对各项施工仪器进行精确的掌握,并通过仪器来对轴线进行确定。在搭建模板的时候还需要关注高支模材料的使用情况,必须选择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材料,这也是高支模技术中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采购的时候应该对市场上的高支模材料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建筑工程最为合适的材料,在保障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成本最低的材料。此外,在高支模安装的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到模板结构的稳定性,这就需要高支模的安装支架和钢管轴线应该出在垂直的情况下。
        3.2外框架梁柱施工技术
        在高支模安装的过程中,外框梁柱的安装和施工是比较繁琐和复杂的,并且在高支模安装的过程中还是一项技术重点和难点。高支模外框梁架的施工难点堵系数较高,并且梁柱的分布也比较的密集,施工作业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施工步骤来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采取一些施工技术和手段,第一,技术作业人员需要浇筑梁板,并且还需要重点关注梁柱的位置情况,并对梁柱主体和支撑点中间的位置进行加固。另外在框架和支柱施工结束后,施工作业人员要在此基础上把支柱横梁下方的水平拉杆的顶部移动到主体的两面。脚手架和层面的梁柱也必须保持在水平状态下进行连接,此外,还需要对外框架和梁柱之间来进行连接,这样才可以保障外部的框架梁柱和脚手架之间的衔接更加稳定,以此来保障高支模结构的稳固性。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还应该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参数进行规范和控制,从而保障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4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4.1对设计方案进行严谨严格的审核
        设计方案直接关系着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具体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效果,与工程的进度和安全性密切相关。在审核设计方案是需要完全结合既定的标准规范,在保证设计方案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排查和改善其中的缺陷不足。同时,还能够通过当下先进技术来实现对设计方案的全面验证,比如通过bIm三维建模技术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2加强对安装支撑系统的规范管理
        支护体系关系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固,必须严格规范化管理,认真检查,特别是支护连接的检查,杜绝出现任何连接不牢固情况,尽可能排除所有安全隐患。除此以外,在具体建设安装中,必须强化支撑系统的管控。同时作为相关技术施工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施工水平,将质量问题的出现率降至最低,为整个工程有序合理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相关单位必须明确该技术在应用中的重点要点,并结合相关施工情况来排查优化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改善优化,充分保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价值和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8):150-151.
        [2]朱其宏.关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2):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