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麻醉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   作者:李保恩 王媛 雷嘉
[导读] 研究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的效果。

李保恩  王媛  雷嘉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省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研究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实施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的效果。方法:择取74例我院纳入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37例。参照组麻醉药物为异丙酚与芬太尼,实验组予行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讨论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94.59%)高于参照组(78.38%),实验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异常等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低于参照组(40.54%),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行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无痛胃镜;异丙酚;利多卡因

   无痛胃镜是指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是临床中胃部、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方式之一,由于能够减轻患者胃镜检查期间的不适感,因此在临床之中广泛应用,但患者检查期间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具有一定的风险[1]。对此,本研究对无痛胃镜麻醉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纳入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74例,利用奇偶法,其中分为实验组(n=37)与参照组(n=37)。实验组无痛胃镜检查男22例,女15例。年龄分布24-64周岁,均值(43.96±9.31)周岁。参照组无痛胃镜检查男20例,女17例。年龄分布24-65周岁,均值(43.99±9.35)周岁。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年龄、性别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方法
   参照组麻醉药物为异丙酚与芬太尼,全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禁饮食8h,取患者仰卧位,开放静脉通路,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动态监测。给予患者丙泊酚、芬太尼,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1.5mg/kg、50u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无痛胃镜检查[2]。实验组予行异丙酚结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给予患者丙泊酚、利多卡因,计量分别为1.5mg/kg、1.0mg/kg。检查期间如患者发生躁动现象,则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丙泊酚[3]。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74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以X2检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及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异常等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n%)是其表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结果
2.1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对比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见表1),实验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94.59%)高于参照组(78.38%),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无痛胃镜是多种胃部及十二指肠疾病检查的重要方式,丙泊酚作为临床中胃镜检查常用麻醉药物,该药物麻醉起效时间较短,麻醉持续时间短。本研究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行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结果显示,实验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效果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异常等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麻醉形式能够提升临床麻醉效果,并在降低患者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
   综合以上结果,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学斌,田茂生,周敏锐, 等.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6):146.
[2]曾德志.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35.
[3]王兰标.利多卡因减轻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心血管反应的量效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10):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