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倒闸操作主要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8期   作者:缪长帅
[导读] 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倒闸操作是配合设备检修、预试、改变潮流分布的主要手段,是贯标工作中关键过程确认的具体体现,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倒闸操作是配合设备检修、预试、改变潮流分布的主要手段,是贯标工作中关键过程确认的具体体现,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变电站倒闸操作是变电运维的基础工作之一,运维人员应认真学习并执行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加强对操作风险控制的识别和防范。因此,为了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倒闸操作技能,
        关键词: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危险点;控制措施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连接电源端和用户端的枢纽,其正常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等会涉及一系列的倒闸操作,提前对涉及到的主要危险点进行辨识、做出预控,将有利于保障设备、人身和电网安全。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的重难点工作之一,确保倒闸操作顺利进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主要分析和探讨倒闸操作中的主要危险点,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倒闸操作危险点产生的原因
        倒闸操作涉及电气设备状态的转换,一般始于调度发令,从运行人员接到调度命令到整个操作流程的完成,每个环节都存在危险点;由于变电站设备种类多,操作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危险点普遍存在于操作的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中。无论是运行人员没有按照调度令逐项操作、严格遵守倒闸操作的流程,或者是出于麻痹大意,没有刚性执行操作票,抑或是技术水平不足,对操作到的设备知之甚少而盲目操作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误操作,严重时将危及运行人员自身的生命及整个电网的安全。无论是面临什么类型的操作,运行人员都应该严格按倒闸操作的规范流程执行,同时应掌握不同类型的操作所对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可以防范于未然,顺利而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操作风险培训未成体系目前操作风险培训往往只是简要交代操作风险的基本内容,例如针对某项操作任务,单独指出了该操作任务存在的操作风险,但实际上,不同操作任务之间的操作风险是相互联系的,或者说对变电站整体操作风险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认知体系,企业内部对于操作风险的培训也并未形成体系。
        2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2.1培训体系设计
        针对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一系列不足,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管控工具的变电运维员工培训体系,该培训体系基于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管控工具,利用管控工具得出的风险分析结果,从理论、实操层面,使变电运维人员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目前电网对于与各项倒闸操作相关的规程,尚未有公开发布的条款技术分析培训文件,而本培训体系提出的研究内容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2)本培训体系利用的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管控工具,是在对操作要求开展充分的技术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变电站各类型间隔典型操作任务进行流程设计,将每项操作任务以及操作任务中的每个操作项的操作风险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全流程展示,涵盖了变电站常见操作任务的全部技术细节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一套较为系统全面科学的操作风险培训体系,具备一定的通用性。该变电运维员工培训体系基于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管控工具进行设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从根本上解决风险辨识不清、危害辨识不足的问题,对于变电运维员工的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母线倒闸操作
        ①热倒母线时,为了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母联开关跳闸而出现带负荷拉隔离开关的事故,须在倒母操作开始前将母联开关设为死开关,即退出它的控制电源。②在操作过程中需根据2条母线的实际运行方式而投退母差保护屏的母线互联压板,保证母差保护可以正确动作,母线并列运行时且应注意两条母线的PT在并列位置,防止出现异常问题。

③为了防止母联开关的均压电容与母线PT产生串联谐振,在断开母联开关前须先将母线PT停电。④在拉开母线PT刀闸时,应先断开PT二次空开(或取下二次熔断器),再拉开PT刀闸,防止反送电。送电时则顺序相反。⑤断开母联开关前需先检查其电流指示为零,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遗漏,造成遗漏的设备停电。
        2.3环形网络并解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环网)的并解列也称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由一种方式转换为另一种方式的常见操作。环网常由同一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有的也包括变压器,又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环网的并解列操作,除应符合线路和变压器本身操作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本身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预计操作中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以及如何在操作中控制其不超过各元件允许范围。为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合环操作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相位一致,在初次合环或进行可能引起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合环操作必须检修相位测定。(2)调整其电压差,最大允许电压差为20%,特殊情况下,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不应超过30%。(3)系统环状并列时,应注意并列处两侧电压矢量间的角度差,对整个环网内变压器结线角度差必须为0。对潮流分布产生的功率角,其允许数值应根据环内设备容量、继电保护等限制而定。(4)合环后各元件不过载,各结点电压不超出规定值。(5)系统继电保护应适应环网的方式。解环操作时主要考虑解环后引起的潮流电压变化、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改变等。
        2.4隔离开关操作
        隔离开关在变电运行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某个电气元件在两条不同的母线上进行切换,另一方面就是在断路器断开后,让停电设备与电源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断开节点,让接下来检修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方便。在对隔离开关进行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顺序;在进行合闸时,要先合上隔离开关,然后在合上断路器;在进行拉闸操作时,要先断开断路器,然后再拉开隔离开关。如果遇到一个设备上串联两个隔离开关的情况,那么在进行倒闸操作时就要先断开靠近负荷侧的隔离开关,然后在断开靠近母线侧的隔离开关。
        结语
        倒闸操作并不是一项只是对开关进行开、合的简单工作。从操作任务的接受到整个操作过程的结束,其中有很多细节,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错,轻者造成设备损坏和对外停电,重者会使电网发生振荡甚至使电网瓦解,导致大面积停电,变电站是向用户输送电力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网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用电体验。目前变电运行中二次回路运行异常原因主要有指示仪表故障和中央信号装置故障。为此,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通过试投入法、逐级分段测量电压法、对地故障检测法、导通法和检测电压法等短路或短路检查方法,清楚查明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二次回路运行异常情况,以确保我国电网的稳定、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莫海鸿.基于变电运行的断路器弹簧储能机构异常分析[J].现代制造,2017(3):49.
        [2]姜春阳,刘俊杰,周峰,等.可用于CT二次回路状态识别的方法和模块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4):143-146.
        [3]陆建琴,陆萍,曹志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改进策略研究[J].电子世界,2017(3):88.
        [4]黄鑫.110kV线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异常的分析与处理[J].电工技术,2017(10):76-78.
        [5]张磐,丁泠允,姜宁,等.基于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9(10):6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