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传统控制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工程领域的生产要求,为此,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即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该技术拥有诸多的应用特性,如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另外,PLC技术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关技术融合,更好的为工业电气领域服务。下面将对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控制;技术
引言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全新技术,可以进行编程和储存,该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将事先编排好的程序放入之后可以按照具体的规律来完成整个程序运算过程,以此来有效地对数据程序进行控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可以通过PLC技术来对技术定时和计算等工序进行有效的运用,而其所具有的良好数据分析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分类控制机械设备。随着PLC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能够对该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PLC技术的主要关键在于对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一般通过四个主要部分来完成相应的控制,分别是电源、处理器、输入端口和存储介质。在具体应用中,虽然PLC技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提高PLC技术的应用效果来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
1PLC技术的应用特点
(1)应用特点之实时响应PLC技术在实际应用阶段,内部组成结构为辅助继电器设备,该设备作为内部主要的功能元件,省去了大量的连接导线,这样的内部结构可以将过去的节点式工作转变成时间式工作流程。PLC技术下的辅助继电器设备与传统的继电器设备相比,减少了往返节点判断的时间,为此提高了反应速度。(2)应用特点之安全稳定性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阶段,安全可靠性一直都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PLC技术应用的前提下,自动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不会受到外界电磁电场的干扰,更加符合工业生产的基本需求,继而保证整个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PLC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是实现工程生产质量与水平的前提,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创新,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增强PLC外部故障的检测与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稳定性。(3)应用特点之操作便捷性整个PLC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操作较为简单,仅仅使用逻辑运算即可实现。即使操作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培训也可以完全掌握使用技巧,所以说该项技术具有简单易学性。总之,与传统的控制技术相比,PLC技术采用直观的操作指令,避开了复杂性操作的观念,能够使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学会,提升了工业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
2PLC技术概述
PLC技术,指的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以及相应控制方式,来实现机械运作的逻辑控制器。这种控制设备主要依靠其具有自动编辑功能储存器执行相应逻辑,实现顺序控制以及数字命令等,同时该技术可用于定时和检测等相关操作。并且用户可使用PLC技术对操作系统提前设置远程、预先控制操作。在输出程序辅助下,可快速实现相关设备自动化运转,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气工程生产效益。
3电气自动化中的plc控制技术
3.1顺序控制
顺序控制是PLC技术所拥有的基本功能之一,而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当中,可以有效地实现顺序控制过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后,PLC的顺序控制功能也变得更加具有可靠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满足我国目前所提出的关于节能控制方面的要求。而数据控制可以具体分成有序的若干部序或者说若干阶段,而每一阶段都有着自己需要完成的动作,从每一步转移到具体的下一步都是具有条件的。PLC会根据系统的具体状态和输出量的状态来划分出相应的阶段,而在各个控制阶段其控制输出量并不会发生变化。通过PLC的顺序控制,可以有效满足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2提升PLC应用的抗干扰能力
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干扰对PLC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PLC技术的抗干扰性。我们应该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大胆的尝试,应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形式,组织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来共同进行研究和讨论,以提升PLC技术的抗干扰性作为主要研究目标,以此来加强各方面的相互协作,分享技术资源。通过集中力量,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对现有案例进行分析并加大科研投入,为其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提升科研水平。同时我们还应做好培训工作,对PLC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组织其来共同探究PLC技术的抗干扰性提升对策。
3.3系统控制
系统控制在PLC技术应用过程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应用环节。因为PLC技术的功能较多,因此在系统控制中,不需要再额外增加过多设备,就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有效控制。同时,为了方便数据信息统计,PLC技术在采集到相关数据信息之后,还会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根据量化信息来分析化工装置现阶段运行存在的问题。传统自动化控制方法以集中控制为主,此类控制方式虽然可以对所有装置进行集中控制,但是如果某个环节出现控制问题,那么将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控制过程。PLC技术所采用的系统控制方法,以分散式控制方式为主,根据不同设备的运行特征,匹配相应的技术与之对应,从而提高控制的目标性,提升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
3.4控制模拟量
化工装置主要是用于生产化学产品的设施,化学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并且此类问题的诱因较多,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预测属于化工企业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果可以对此类问题进行合理管控,那么可以有效提升化工装置运行的安全等级,减少生产问题的发生概率。PLC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此类生产问题的诱因进行权重计算,建立符合化工装置生产工序的生产体系。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对化工装置的实际生产全过程进行模拟运行,根据权重体系确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生产问题和相关诱因,将此类因素进行量化,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着重关注此方面的相关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化工装置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效率。
3.5开发智能模块,增强外部故障的检测能力
PLC在冶金、电力、煤矿等工业中彰显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伴随着自动化、人性化的需求下,PLC厂商开发出智能模块,如高速计数模块、温度控制模块、通信和人机接口模块等。智能模块的加入,即满足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需求,又提供了灵活方便的特性。另外,据相关文献指出:关乎PLC控制系统的故障中,CPU故障占5%,I/O接口故障占15%,输入设备故障占45%,输出设备故障占30%,线路故障占5%。前两项共20%故障属于PLC的内部故障;其余80%的故障属于PLC的外部故障。因此,PLC生产厂商不仅需要积极优化与开发智能模块,还需要增强PLC外部故障的检测能力,以此进一步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结语
目前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发展需要借助PLC控制体系,辅助完成生产。基于PLC可编程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电气自动化提供安全、可靠、智能的优势,实现工业领域的全面革新。另外,技术研究人员需要在学习PLC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技术应用弊端与经验,以优化和改进编程技术与编程语言,使多种编程语言的并存、互补与发展作为PLC工业控制自动化进步的一种趋势,最终提高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在未来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昕.电气自动化中的PLC控制技术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5):130-131.
[2]丁义飞,张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0,27(03):183-184.
[3]蔡义军.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02):8-9.
[4]余大华.PLC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02):260.
[5]夏磊.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20,24(0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