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能型供电站建设政策的号召下,当前农村供电所需要结合相关政策进行改革,提升自身的绩效管理水平。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全能型供电站建设背景下,对农业供电企业绩效管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分析,就现阶段农电绩效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提升农电绩效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农电绩效;全能型供电所;管理
1引言
绩效管理工作在我国供电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供电所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农村供电所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国农村供电所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为了帮助农村供电所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研究绩效管理的同时结合时代的需要,理论研究结合实践,从实际出发将研究内容落到实处。
2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农村供电所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培训制度、工资制度和工作制度都和绩效制度紧密相连,是和供电所员工直接相连的基础制度。绩效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供电所整体经营
绩效考核管理是确定薪酬的基础。绩效考核是我国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供电所薪酬合理分配的基础,也是工资发放的唯一重要依据,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状态,培养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人员的安置是根据一名供电所职工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调整。在一个匹配的工作岗位的交接过程中,需要通过绩效评估来确定人员的能力和质量水平,才能完成合适的人才调配。绩效考核管理是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职工个人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成就直接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绩效考核为职工提供了客观可靠的数据结果。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绩效评估通常与奖励挂钩,并通过相应的惩罚和奖励,驱动员工追求卓越。绩效评估是供电所内员工公平竞争的制度载体。评价所采用的标准是完全公开公正的,评价过程也是有员工自主参与,员工的工作和工作成果可以被绩效考核量化数据化,成为了供电所员工追求更高自我实现的动力。
3农电绩效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①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农村供电所绩效管理的应用还处于最浅的阶段。一般农村供电所利用这一绩效评价体系来完成其整体评价和对接功能,而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来长期应用,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我国农村供电所对绩效管理体系认识不够,不够重视。
②评价体系的技术支撑不完善。现阶段,大多数农村供电所的绩效考核制度相对简单,通常都只是停留在数据考核的层面,却无法对收集的考核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无论是使用实际的决策数据还是人工计算,都会导致效率的降低。没有办法实行真正的自动化操作系统,只有一些非常肤浅的功能,如记录和查询,而不能实现自动生成。很多功能无法实现,主要原因是技术支持不够完善。
③绩效管理系统的反馈信息不能发挥其功能。其实在整体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是接受绩效评价的员工,但是在现阶段,绩效管理较为封闭,与外部员工的信息交流较少,正因如此,绩效管理没有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而充分实施,而且互相之间的资源不共享进而导致资源浪费,这样使绩效管理系统的反馈信息其无法发挥其能力。
4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背景下农电绩效管理策略
4.1统一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方向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各县市供电企业的目标并不紧密。全职员工在理解上级的目标时容易产生偏差。他们只限于在完成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他们忽视上级的总体目标,从市县公司的角度建立目标树方向。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地区的农电站,在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竞赛,制定了劳动竞赛活动计划,明确经营性农电年度经营目标,通过省公司的市场营销,划分了农业前期管理标准体系和重点业务,并从区域公司和农电公司的角度实施,为实现绩效考核,各县公司要根据市公司的总体目标,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的标准值,将各电力服务公司的工资分配与集团目标完成挂钩,建立按劳动效率公平分配的工资制度。
在供电站层面,要突出重点,指明方向。首先,要响应“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工作的号召,以综合业务能力强、人员整合、服务一步到位的“综合”供电站为目标,引导供电站掌握和调整业务方向,并重点建设示范供电站,为供电站基层管理水平、各项绩效指标、业务合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提供明确的整体提升方向。
4.2强化绩效管理的过程
公司现有的农电绩效管理体系主要集中在各专业的自我评价上,各专业的质量评价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尚未形成农电经营的整体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就是需要建立大型农电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营销服务、综合管理五项业务要求,以绩效指标为依据,建立包括专业管理在内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广泛征求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为满足综合供电站建设要求,引入重点业务、管理标准、红线指标、方向补偿,并对业务评价体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单项评价。
推进供电站现场综合检查。检查结果和检查的适应性反映在供电站的综合性能评价中。针对供电站综合经营评价体系的全面自查,农电综合管理控制中心组织对所辖供电站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市公司组织对控制中心、供电站进行复查,结合现场检查照片,进行实时通知,加强现场运行信息管理。
4.3促进内部员工管理的“多元化”
在早期的农电绩效管理中,农电员工只知道自己因工作失误而被考核,却不知道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缺乏沟通的绩效管理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供电站正常的绩效管理,一部分供电站对员工的绩效管理相对成熟,但还是在培养员工工作积极性上有所缺陷。因此,在农电绩效评估体系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了员工的需求,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评价范围内,将控制中心和农业服务公司分为两个单位,分别建立评价边界,并尽可能覆盖所有员工。
农电绩效评价系统的反馈信息不能发挥其功能。农电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同时,对农电的绩效评价也应起到指导作用。在具体实施中,这些考核制度应与单位内部薪酬制度相结合,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对绩效良好的员工,应制定一些优秀的政策,采用和制定反映员工绩效的明确标准。这样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这一评价体系的发展。
开展星级工作人员考核。在全能型供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区域经理和综合柜台工作人员是作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之一。公司制定了《综合供电站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在综合评价三大项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能力标准、项目标准和绩效项目标准,将管理人员和综合服务台工作人员分为一星级和五星级,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岗位选拔相结合,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4认真推进岗位风险防控,全面启动供电站绩效管理。
积极推进反腐倡廉风险防范和监督项目的实施,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岗位风险调查,发布协调监督意见,落实国家安全法的整改。在实施了综合反腐治理机制之后,提高了员工在新岗位要求下的红线意识,要为圆满完成高农电管理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实保障,加强绩效管理政策管理。在执行方面,市公司聘请本部门相关部门和各县公司相关人员召开专业推进会,介绍农业绩效管理的总体方向和方法。其次从考核对象的角度出发,由业务主管负责,每个供电服务公司的组成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组,除了宣传和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过程、规律和意义外,还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逐步完善考核标准体系。最后,从工作层面上,对供电人员进行一定的绩效管理教育,做好农业绩效管理工作。在一家农电绩效管理中,。在倡导员工个体自学后,进一步将稳步把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作为农电绩效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把计划规划、时间保障、学习材料和评价等作为重要内容。每周都有规定的人员学习绩效管理的制度,每次会研究不一样的绩效管理主题,采取集中培训课程的形式,而且集中学习的课程需要有系统地规划。在短期工作人员工作组中,这些人员主要负责基本工作和岗位职责,所以培训的目标是熟悉农电绩效管理工作,明确工作方向。重视管理人员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农电绩效管理的主要方向。要鼓励公司领导参与传播教育的学习和测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
5结束语
绩效管理工作在我国供电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供电所更好的发展。本文就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背景下农电绩效管理进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农电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佩佩, 郭稼. “全能型”供电所建设背景下农电绩效管理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8, 366(08):20-21.
[2]梁德斌, 杨飞. 塔集所:探索“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J]. 农电管理, 2017(8).
[3]吕安璞. 宁夏电力公司农电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4]刘晶东, 贺鹏鹰, 刘浩. 强化绩效考核管理, 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J]. 农村电工, 2018, 26(09):25.
[5]徐凌. 新农电体制下农村供电所的管理方式探索[J]. 华东电力, 2003, 31(7):81-83.
作者简介:
杜波(1971—)男,汉族,本科,主要从事农电配网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