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50119791012XXXX
摘要:岩土工程就是工程中的岩土开挖或加固等,通常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灾害中的损失。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使国家资源受到损失。根据国家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相关条例规定,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等情况,其中人为导致地质灾害的情况占大多数,并且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积累还在不断增多。本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1岩石工程与地质灾害的概述
人类与自然之间息息相关,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改造自然,同时还在利用自然。在远古时代,人类开始在洞穴中生活,之后逐渐挖土造屋。如今,人们已经能建设出数百米的高楼大厦,能建造出巨塔与高坝。这些工程都涉及到地基,进而逐渐衍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技术,那就是岩土工程。该学科能不断改善和完善地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但是缺少环境保护的理念,未能加入地质灾害的概念,这就使得工程出现的很多问题,甚至出现较大的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学是分析、解决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学术理论,无论是工程的规划,还是工程日后的运行中的问题。岩土工程指的是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开挖和加固岩土体;地质灾害指的是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而出现的一种地质现象,既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环境,还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环境,破坏当地的资源。地质灾害分为多种类型,如泥石流、地面塌陷、山体崩塌、地面裂缝、滑坡、地面沉降等。在我国,很多地质灾害现象都是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面对这一情况需要及时制止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2.1滑坡
滑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斜坡受到长时间的雨水或者地表水的侵蚀,导致表面岩土结构发生涣散,或者在地震以及开挖作业的影响下,斜坡表面的岩土发生了变化,集中分散在岩土的软弱面,产生的一种集体下滑的现象。滑坡现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造成滑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暴雨冲刷、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影响、工程作业中的挖掘工程以及森林减少导致的水土流失等等,工厂以及生活中的排水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滑坡现象,因此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2崩塌
崩塌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陡坡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分裂,使土体和岩体下方产生空缺,打破了岩土原有的结构平衡,使岩土在发生塌陷、碎裂,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从母岩上脱落下来,跌落坡下的山谷中,形成崩塌现象。崩塌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应该加强注意。
造成崩塌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斜坡的过度挖掘、水库质量问题导致的泄露、开矿时炸山引起的振动等等,都会造成斜坡崩塌的现象,给正在施工或者路过的人带来安全威胁,同时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
2.3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强降雨的天气环境下,以及积雪和冰川丰富的地区,地势险峻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泥石流,并且泥石流中会夹杂着岩石碎块,给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造成伤害。正是由于这种泥和碎石结合在一起的特性,人们称这种自然灾害为泥石流。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山体的过度挖掘、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严重的森林面积减少以及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给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发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4地面塌陷和地面变形
地面塌陷是地表发生陷落而形成的坑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给地表岩土造成了破坏,使地表变形,产生移位、挤压、断裂以及压缩等状况,严重影响了地面的质量,使地面发生沉降、塌陷等变形现象。地面塌陷和变形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人身财产安全上的威胁,需要相关施工单位谨慎注意。造成地面塌陷和变形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采矿过度造成的地下岩土结构破坏、地表熔岩流动造成的岩土结构松散、对地下水的过度使用造成的地下岩土结构变化等等,导致了严重的地面塌陷和下沉现象。
2.5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在地质灾害中,有很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而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诱发灾害的速度较快、范围较广。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其灾害面积往往非常大,如乱砍滥伐现象造成森林大面积锐减、过度放牧现象造成草场面积的锐减等等,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会逐步危害到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全球的自然环境。2)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由于人为因素通常和人的利益挂钩,因此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有时甚至难以估计,可见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利益的重要因素。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措施
3.1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设计
首先要充分了解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并且充分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思路。同时,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分类,按照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制定治理方案,提出每种地质灾害的合理解决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
3.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措施
在开展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中,需要参考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用规范严格的方式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常有支挡和拦截工程、加固工程、排水和截水工程等多种项目,以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3.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基本措施,也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基础。在实际的工程防治工作中,要参考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针对土体滑坡使用地表排水工程措施;针对大型地质灾害,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充足的地质灾害资料,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措施,选择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
3.3.2生物防治措施
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生物防治措施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去考虑,从而拥有诸多优势。其中扩大绿色植被面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并且能够获得较大的效益,在投资上也较少,但是作用时间较长。在开展生物防治措施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利用实地现场的地质情况,充分调查实地工作开展的相关资料,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治措施,并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使相应的生物防治措施能够得到落实,合理控制放牧、森林砍伐,落实到位封山育林工作,从而减小自然灾害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经济损失,起到真正的生物防治作用。
3.3.3避让措施
所谓避让措施就是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应急避让准备,制定出合理的灾害预防方案,不与地质灾害正面相冲突,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主要涉及以下措施:
1)雨天避让措施,就是在避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雨天导致的灾害情况,针对特定的灾害采取必要的避让转移措施,减小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在采取避让措施的过程中,采取安全转移的方式,尽量采用就近地点完成转移任务,使雨天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更加迅速、更加高效的完成。
2)搬迁避让措施,就是在一些大型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出资的方式,对灾害发生地的住户采取搬迁工作,使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搬迁避让措施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需要拆除原来的住房,同时在新的地方建房,但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运而生,要想保证人们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法的实践[J].翁红英.居舍.2019(36)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张雷.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8)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J].郭爱国.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06)
[4]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张煦,孙佳茜.科技风.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