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综合区划分析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尹文会
[导读] 摘要:长时间以来,国内区划工作仅仅考虑单一要素的特征与分布。
        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长时间以来,国内区划工作仅仅考虑单一要素的特征与分布。伴随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对区划工作有了新的标准。不仅要分析自然、经济要素,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社会要素,即综合区划。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是贯彻国家战略、维护资源安全的重要选择,也是矿产资源区划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矿产资源综合区划区划体系、原则,并分析了具体的划分方法,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方法
        引言
        矿产资源区划是依据成矿规律、矿产资源的特点、供需形势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经济审核条件的空间差异性,划分出的不同类型的具有空间特征的规划区。根据矿产资源的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属性,按照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要求,将地质成矿区划、矿产资源分布、生态功能区划、经济区划以及行政区划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的地域分区和功能分区。
        1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理论框架
        1.1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特征
        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综合”,这种综合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综合了矿产资源,即把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不同矿种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研究其综合特性;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将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作为影响因素全面看待,研究在进行区划过程各类因素的影响与相互作用;综合发展规划时间,是现实与长远的综合对比,既要反映各地现有的区域资源开发差异,又要从长远角度,反映研究过程中对区域未来发展的长远布局,进而拟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充分调研综合区划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勘查开发、基础建设、生态保护等关键问题,明确进行区域综合开发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1.2 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主要任务
        《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明确要求市县级规划应着力细化落实各类规划区,明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区,强化资源环境保护,确保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落地、空间布局落地、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和管理措施落地。因此,需要明确的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主要任务: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建立合理的区划评价体系;在已有区划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综合区划二级区划进行研究,着力开展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活动。
        2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原则
        2.1遵循生态环境与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原则
        进行矿产资源区划时,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和地域分异规律,既要遵循成矿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等,这种宏观规律对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了区划的整体方向。
        2.2遵循主要因素与其余因素综合分析相结合原则
        以矿产资源分布为主要影响指标的矿产资源综合区划,还需要考虑综合开发、生态、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在进行因素分析过程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对区域的资源因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突出主导因素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区划过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2.3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区划的过程研究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而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能以小见大的进行“自下而上”综合整理,还要求我们不能忽略由高到低“自上而下”对全局把控,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重点分析的结合,进一步得到更为完整的综合区划发展研究结果。


        2.4重视区划与研究区功能特性相结合
        每一种分类结果都可以体现出区域分类过程的功能属性,其中,包括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综合发展这三方面的功能属性,根据区域的功能属性和特点对区域进行功能特性的区划,能够清晰地展现区划过程的同时也能够明确地反映区划的结构。
        3 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方法
        3.1 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思路
        在具体分区上,必须把握以成矿规律为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确定划分原则,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必须以国民经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国土矿产资源综合区划指标体系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已有划分成果,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尺度逐渐体现资源、社会、经济关系的特征和强度。以县级行政单元为主划分矿产资源综合区划基本地域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实现多主题集成和多尺度融合的矿产资源综合区划。
        3.2区划体系设计与方法
        矿产资源综合区划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不仅是对现状条件的科学识别,而且将未来所具有的发展功能通过区划的形式给予科学体现并加以塑造。区划的具体内涵主要有:
        反映全国矿产资源的区域性特征,包括资源潜力、开发利用现状、生产力布局和发展水平等;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资源开发与矿业后续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系统考虑矿业生产力布局;协调区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利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综合区域的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反映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方向;为制定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在矿产资源领域落实国家一盘棋战略。因此,矿产资源综合区划体系分为两级,其中一级区划侧重于地域分区,二级区划侧重功能分区,通过一级区的弹性引导和二级区的刚性管治,实现空间结构的有序化。一级区划将实现地域全覆盖,作为政策引导区,用于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空间布局和差别化管理的主要依据,二级区则为刚性的空间管治区。
        一级区划,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以成矿区划为基础,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着重抓全局和战略性问题,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尺度进行划分,各区应在空间上相邻。二级区划,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综合考虑矿产资源本底、资源开发状况、外部约束条件、生态功能重要性与脆弱性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拟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尺度,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分级和组合,从而明确各单元承担的主体功能,并将相同主体功能的单元划分为一类功能区。
        二级区划指标体系应至少包含几个方面:①矿产资源基础条件,如查明资源储量、矿业权的设计开采规模、大中型矿山数量或比例等;②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如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能源供给水平、地区地形条件和水资源供给状况;③生态功能重要性或生态功能脆弱性,生态功能非常重要或非常脆弱的地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而矿产资源开发则应限制甚至禁止;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比较发达、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的地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较弱,且从保护环境方面来考虑应限制矿产资源开发,转而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第三产业,其功能应为转型功能。
        4结语
        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理论框架,结合矿产资源综合区划体系、基本原则,形成“自上而下”叠合的矿产资源综合区划设计方法。该方法借鉴了已有研究成果,减少了纷繁的数据分析,同时统筹分析了资源禀赋、自然生态还有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更全面地体现出地域分区特点,为落实差别化管理政策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杨博,吕新彪,魏彦芳.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与方法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156(3):50-53.
        [2]侯华丽,吴尚昆,张玉韩,等.对我国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区划相关问题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32(3):78-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