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李从明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从明 王卓
[导读]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收集基础信息的方式,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才能为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实际工程施工中也应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优化处理方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此保证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强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收集基础信息的方式,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才能为地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实际工程施工中也应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优化处理方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此保证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强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本文基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明确施工场地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然后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保证地基施工质量,为整个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1岩土勘察与地基施工的关联
        (1)通过岩土勘察信息保证地基的稳定。施工场地的岩土具有其独特性,并不是所有地基条件都适合直接开工建设。所以必须全面科学地收集场地内所有岩土信息,并通过勘察获取原始数据,结合等效分层总和方法,验算评估地基的稳定性,设计出不同的地基稳定性施工方案。(2)结合地基施工均匀性要求指导岩土勘察工作。通常,建筑工程的地基应保持上层平面的一致性和平整性,并使每一处地基的高度、受力、结构等维持一定的均匀性,以此规避地形起伏或者部分沉降问题,在这种要求下,岩土勘察将会更有目的性,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地基的均匀性反馈可靠数据。
        2常见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基处理方式
        2.1垫层法
        垫层法(也被业内人士称为水坠法),这种方式经常被运用在浅层的地基处理环节中,尤其是在粉细砂层环境中效果显著。垫层法的操作流程主要如下几方面。(1)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设计规划的要求开挖基坑,在基坑工序结束后设置。(2)注入事先准备好的砂层,砂层平均厚度不得大于30cm,铺好砂层后要朝基坑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和砂面持平。(3)利用钢叉把基坑砂面摇匀。如果砂层呈现出沉实的状态就可以到其他的摇匀点继续作业,钢叉摇匀点不可过深,只能维持在10~15cm。
        2.2预压处理技术
        受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基施工涉及到软弱地层,需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常预压法包含真空预压法如图1所示、加载预压法等技术类型,在实际应用时需采用覆盖土层、覆盖砂层等方式对施工区域施加一定的静荷载,随后进行地基压实处理,利用重力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水平。在应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需首先开展地基承载力试验,待加强地基控制后再施加荷载,保障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增强预压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2.3强夯法
        强夯法的原理是利用夯锤从高处落下产生强大的重力势能,冲撞松软的地基土层使其变得紧实。在地层松软的工程施工区域进行施工作业时,通常是使用强夯法来对地面进行加固。经过长期的实践后得出,利用强夯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让地层稳固,投入的成本较低,而且还具备操作方便的优点。在使用强夯法之后有效地减少了松软地基的压缩性,地层下方砂土液化的问题也被彻底解决,在土层地基的承载性以及稳定性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2.4换填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时,需要使用置换垫层施工的办法,妥善应对地质的状况,针对土地松软情况进行有效解决,有效提高实际施工质量和建筑水平。首先,使用换填法。使用此方式,施工效果十分明显,主要是停止使用原有软件材料,使用新材料进行施工,提高实际承载负荷能力,借助人工、机械方式对相关成分进行去除,用承载系数高、强度大的材料实行填充,提高整体施工建设效果。将软土进行置换的工作,配置好一定程度的换填料进行回填的工作,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其次,抛石填筑的办法。此类方式在进行施工时,不强调改变原来的地基材料,借助其他材料对地基的荷载和总体轻度能力进行强化,进行施工时,使用碎石材料,在相关机器的操作性,降低石块产生堆积,降低石块发生软土情况。

填筑石块的上方位置,在确保填实高度的基础上要比原地基高五至十厘米。以此对地基进行清理,降低实际上方建筑物实际重量,降低建筑物内在威胁。使用抛石填筑是,借助堆积的方式,有效对原来软地基内部水分、空气进行排除,以此提升实际软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能。
        3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3.1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准备
        在岩土工程勘察期间,为了能够对岩土工程在勘测过程中提供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工程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并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的地质环境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勘察。为了能够保障岩土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还必须要结合以往的经验来了解周围管道的情况,防止建设施工中出现的塌陷事故,避免施工出现问题。
        3.2勘探与取样
        在岩土工程勘探、取样这一检测环节,需要采取坑探、物探、钻探等方式进行工作,其不同的技术方面的优势各不相同。
        3.3钻孔和试验的技术要求
        首先,为了能够对孔口的高程进行准确的测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孔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并根据这些数据对孔进行精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勘察。其次还要对土层进行仔细的划分,在钻探的过程中,深度必须少于2m,并且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了合理区分软土和硬土,在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层描述时,需要建立基础数据库。相邻钻孔试验数据如有较大偏差,将影响施工方案的选择。此时,有必要实施加密钻孔,进一步了解土层信息,直至现场地层情况完全掌握清楚。按照国家要求,确定抗震等级,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进行必要的抗震设计,加固工程结构,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静力触探试验,进一步确定地层的承载能力。当探头损坏时,需要及时更换,并进行校准。继续开展试验研究,通过静力触探试验,获得最佳的试验曲线,并通过科学的分析,记录试验数据,从而更好地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确定稳定水位的时间,得到水头落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现场的影响,为合理施工提供依据。还可以开展岩土工程试验,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措施。总结各种试验数据,充分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势。
        4质量检测要点
        在施工结束后的3d内,应针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轻便触探试验,将触探深度控制在4m内、检测数量不小于施工总桩数的1%,用于检测桩身浆液是否呈均匀分布状态。在施工完成的第28d后,应开展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与单桩承载力试验,用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标、桩身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且检验数量不得少于施工总桩数的0.5%~1%,各单体工程检测桩数不少于3根。倘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桩体质量不达标,需在成桩28d后利用抽芯机进行桩身强度、长度、完整性与搅拌均匀度的检测,并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此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利用轻型动力触探、钻孔取芯、吊装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质量检测,更好地强化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质量保障[3]。
        结束语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依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实现对施工现场地质状况、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并合理采用强夯法、预压处理法、换填法与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地基施工处理质量,为整体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建设行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洪.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勘察及处理技术探讨实践思考[J].冶金与材料,2018,38(01):36-37.
        [2]林国冲.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6):105-106.
        [3]邵宏伟.岩土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2):102-103.
        [4]李德胜.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7,8(12):82-83.
        [5]王之强.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01):208-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