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实施分层教学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主要就分层教学法的意义、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和应用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浅析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规律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性别、年龄、理解能力、先天差异、学习基础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对于同一物理知识的理解、接受、消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制约了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所谓分层教学,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天赋条件、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客观差距,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等,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同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可和热爱程度有所差异。对物理知识感兴趣的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很强,会主动进行拓展学习。而对物理知识接受慢、理解难度大的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能给予有效地引导,这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将会陷入停滞。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兼顾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的学生,有效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2.有利于丰富初中物理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对现有的物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完善,对物理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初中阶段的教学注重整体性、均衡性和普及型,注重以学定教理念的实施,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兼顾到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提升,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层次划分不准确
目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能对学生进行精细准确的层次划分。多数教师仅仅是把物理成绩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将成绩好的和相对一般以及差的划分开,而没有透过成绩表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索,比如,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投入的精力不足;反之,学生成绩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学习能力强,还是进行了课外补习。如果不能对成绩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层次探讨和研究,无法进行科学分层,最终会影响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分层不清晰
目标引领方向,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分层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受精力、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并不清晰,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是层次目标,每个层次的目标具体要到什么程度,缺少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没有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精准性,导致分层教学成为空谈的形式主义。
3.评价方式针对性不强
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依赖考试来实现,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试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应该有所区别。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方便阅卷和客观体现学生间的成绩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大多采取同一张卷进行测试,这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
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科学实施学生分层
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要综合考虑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因素。一要综合考虑成长性。
一个班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只占少数,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除去成绩因素,要将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尽量分到一个层次,充分发挥他们独立学习的特点,这样可以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学习成绩。二要综合考虑学习的整体性。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要兼顾整体性,尽量将那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般,但学习兴趣较强的学生分到一组,通过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实现学习成绩的进步。
2.科学实施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置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要注重拓展物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将教学目标放在夯实双基上,通过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渐从量变向质变转化,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物理思维。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着重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提升学习兴趣,逐渐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分层设计为:
合格:经历实验探究,通过现象知道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会判断惯性的大小变化,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良好:在经历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能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会用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能说出利用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优秀: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科学实施教学方式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选取教学手段时,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于拓展型学生,要注重激发和培养独立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示范性,除了知识上深度广度的拓展,能力上还可作为老师的助手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培养其综合素质。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实验等手段,将复杂、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利用动漫、微视频等手段辅助知识巩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动力。
例如:同样是学生讲题,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作为“小先生”在班级层面开讲,而对于其他两层学生,可以通过同桌、小组讲题的方式寻找思维盲点,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4.科学实施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也要有针对性的考量。对于拓展型的学生,除了教材内容,要给他们增加一定数量的拓展内容,确保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要牢牢把握住教材内容,确保有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内容,激发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渐引导他们将注意力放在物理学习上来。
例如:设置分层习题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时常用的方式之一,在《杠杆》的习题处理中,关于动态杠杆类型可以分层设计为:基础题:力臂的作图;一般题:拉力始终与杠杆垂直的类型;拓展题:拉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类型。习题难度不断提升,寻找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5.科学实施评价方式分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一定要实施科学的评价方式,比如通过异卷同考的方式,来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境、科技前沿、物理实验等,以知识技能为支撑,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考查。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结合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简单应用,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
例如:在设置试卷时可以设计必做题和A、B、C层选做题,一方面考察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评价倾向和层次的选做题进行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挑战。
参考文献:
[1]邓吉英.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
[2]范雄伟.初中物理实验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