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实现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目标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期   作者:陈艳丽
[导读] 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促进数学知识内化,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注重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及作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教学形势;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前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开拓了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使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更加有效地学习及理解。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做好把握,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及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以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

一、立足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攻克数学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要把握数学知识教学的重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数学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1]。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把握了数学知识点的本质,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及知识探索当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数学概念、公式又是学生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关键,对于数学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公式进行有效教学,培养小学生逻辑概括及推理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借助于形象思维培养逐渐向逻辑思维培养方向过渡,突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有效地学习及理解[2]。
        例如,在数学概念理解时,针对于1cm2、1cm3、1m、1cm、1m3的知识学习时,单纯地进行概念讲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而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将1cm2、1cm3、1m2、1cm、1m3换成具体的图片信息,将其直观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借助于形象思维引导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理解,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学习,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资料,使数学知识讲解更加有效。同时,借助于形象的图片、视频进行引导,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要突出由教向学方向的转变,即突出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做好有效解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结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3]。
        例如,在开展几何知识教学时,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教学为例。小学生年纪较小,对几何图形面积知识学习面临一定的困难,如何学习和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面临的一个难点。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动态化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由教向学方向的转变,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攻克教学难点。在长方形面积学习时,结合单位1的正方形,将长方形用单位1的正方形进行构建。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演示,面积为6的长方形由6个单位1的正方形组成,其中长为3,宽为2,引导小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S=ab=3×2=6。接下来,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使其转化为长方形,引导小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通过由教向学的转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化引导,突破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开拓小学生学习视野
        在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知识教学时,要注重对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指引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思考,以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有效理解。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资源丰富,可以在网上检索关键教学资源,获得习题训练的资料,引导小学生对关键知识点进行练习,以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代形势的发展,注重对练习方式进行转变,采取多媒体化的练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4]。
        例如,在数学习题练习时,教师可以搜集网上教学资源,对数学典型题、易错题资源进行获取,指引小学生针对性的开展习题训练。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时,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混淆、记错的情况,导致做题出现错误。针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搜集这方面的练习题,指引小学生进行课后练习,从而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以强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小学生对关键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及理解,并借助于形象化教学,强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及认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华.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20(18):215.
[2]王国铸.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0(19):19-20.
[3]鲜永太.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165+204.
[4]莫雅儒.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